以前读书,看到比较专业的词汇,瞄一眼解释,不耽误自己理解内容就可以了。
所以看了很多书,有些知识因为不求甚解,依旧是知识盲区,书算是白读了。
本来想在接下来的内容里,找到解决焦虑的方法。
其实想了想,想要解决一件事,只需要你从它的定义和概念里,逆向思维就好了。
也或许,所有的方法论看起来都像是废话,人尽皆知,但我们就是做不到。
而关于几种焦虑,最好的解决办法,大概就是——提高自己的耐心和延迟满足的能力。
讲到耐心的这一章节,作者提到了几个概念,倘若都能搞懂,很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1、复利曲线
复利效应是价值积累的普遍规律,前期增长非常缓慢,但到达一个拐点后会飞速增长。
学任何事情,我们都需要冷静地面对前期缓慢的增长并坚持到拐点,当然并不是让你做无效的努力,而是选择好正确的方向,并在积累的过程中,始终遵循刻意练习的原则,在舒适区边缘扩展自己的能力范围。
2、舒适区边缘
我们经常说跳出舒适区,其实这个说法不够严谨,如果我们急于跳出舒适区,是很容易给自己设置障碍,激进到困难区,容易受挫折,不利于长线发展。
舒适区边缘的概念,是介于舒适区和困难区之间的拉伸区,不至于太简单做机械的重复,也不会太难打击你的自信心,是伸伸手垫垫脚就能够着的区间。
3、成长权重对比
这个概念揭示了学习、思考、行动和改变在成长过程中的关系。
对于学习而言,学习之后的思考、思考之后的行动、行动之后的改变更重要。如果不盯住内层的改变量,那么在表层投入再多的学习量也会徒劳。
不管是学习什么,这三个概念应该可以算是学习的底层逻辑。
明白复利曲线,才会坚信自己学习的东西早晚都有用,才能耐得住性子去磨,扎实好基本功。
想要七八月份的收获,必须在四五月份努力播种。努力的时候,也要能坚持到拐点的到来,有时候不是你不行,而是你没有能坚持到爆发的那一刻。
明白舒适区边缘,会让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不要徒劳的无用功,而是刻意练习对自己有些许难度,利于我们突破的地方。
很多人看很多书,写很多文,听很多演讲,却只是一种简单的重复,也只能感动自己而已。
明白成长权重,你会知道思考比学更重要,行动比思考更重要,你改变了多少比你的行动更重要。
有些学习的规律,如果你搞不明白,你学得再多,也难以成长。
愿我们都能比昨天的自己更努力一些,更优秀一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