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以性别为依据,可以把人分为两类,即男人和女人。而若是以价值观为依据,也可以把人分为两类,一类是过程导向型,一类是结果导向型。
就拿一场比赛来说,被历史铭记的永远是第一名,再拿一场考试来说,被人们熟知的永远也是第一名。而至于他们是如何获得第一名的?我想,多半没有多少人会关心。所以,在我看来,似乎绝大多数人都属于后者,即结果导向型。
这不禁让我想起以前在学校读书时,但凡是我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我总是想着做一名“伸手党”,即直接抄写别人的答案。当时的我感觉,这个方法省时又便利,殊不知,只“知其然却不知所以然”是多么的愚蠢。
也许,在很久以前,我就为我自己接下来的“学习之路”埋下了祸根,只不过当时的我意识不到而已。不仅如此,当时的我还天真的以为那是一种聪明的表现。
现在想来,当时的我绝对是一位急功近利者,也绝对是一位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的人。揣测一番当时的我的心理——反正老师只看结果,又不看过程,所以,只要我结果正确,老师就肯定认为我已经掌握了这一认识点。
表面看来,我是欺骗了老师,但实则,我是欺骗了自己。
我想,所谓的做不到“穿透表象看到实质”,大抵就是如此吧。
此时此刻,我在想,那些被称为“学霸”的人,还有那些“白手起家”的人,他们真正厉害的不是他们能考很高的分数,不是他们能赚很多的钱财。而是他们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归纳总结概括的能力,以及他们解决问题方法、策略,看待事物的角度等等,这些别人看不见、摸不着的能力,这些好像放在哪个领域都适用的能力。
唉,真的再一次感觉,我过去的三十多年都白活了。我自问,“怎么连如此重要的问题,都意识不到呢?又,为什么你都三十多岁了,才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呢?”
每当别人看到我在朗读英文时,他们常常会问我,“黄老师,你是打算要考博吗?考雅思?还是打算要出国呀?”
那一刻,我常常会心一笑并回复道,“啥也不考,我就想单纯的练习英文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但实则,我没有告诉他们的是,“看似我在朗读英文,实际是我在打磨我的专注能力,还有打磨我的母语能力,当然,肯定还有很多,虽然现在我意识不到,但却可能对我以后的学习工作帮助很大的能力。”
与此类似,每当我写作时,也有人问,“黄老师你是要出书吗?你是要当一名作家吗?”
我同样会灰心一笑并回复道,“不是不是,我只是习惯了每天写点东西而已。”可他们不知道的是,写作是一种锻炼一个人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能力、沟通能力最直接、最低成本的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