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说的这段话,可谓是度人无数:“不管男女,智慧开了都不会好色。能被一件东西迷住的,一定是爱欲心太重。真正美好的东西,只愉悦人心,并不迷惑人。见天地容易,见众生也不难,唯有见自己,要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人生最大的发现,就是找到真正的自己。活得明白,就是一种修行!”
“色”,是指世间一切美好的万事万物,“好色”也就是喜欢世间美好的事物,更是人的一种本能,这些都无可厚非。
通常,也无非是见色起意罢了,若是能克制住好色,则是好事,控制不好,就是灾难。
一个人若是智慧开了就不会“好色”,就不会被欲望控制,也就是说,懂得了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有自己的的规律,我们不能强求占为己有,只是欣赏,珍爱,而不去苛求,也不会被欲望控制。
弘一法师也曾说过:“凡是你想控制的,其实都控制了你。当你什么都不要的时候,天地都是你的,大道至简,无欲则刚,无为则无所不为。”
人性就是这样,性也是性情和心性,性识⽆定,不见可欲。众⽣皆有随缘数起的执着⼼,性识本身无所谓定不定,而是看性识定在什么东西上。
性就是本心,识就是过程,无定是结果,一切皆是源于内心的欲望,就是贪嗔痴。
世界上有许多色,又有许多诱惑,而美丽的事物,也总有它的两面性,然而属于我们的只是心念,可谓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如何对待,都只是我们内心的选择,千万不要因为爱欲,而丢失了自己,也不要太贪心不足,让美好成了遗憾。
美好的事物,并不需要你贪心,主要是为了让我们身心愉悦,若是贪心,就会被迷惑,最后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人心不足蛇吞象,对于美好,觉得多多益善,当你真的拥有了,你的能力不够,修为不够,态度不好,那么,除了恐惧,根本无心享受。
人生中最美好的事情,就是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坚定自己的内心;
世界上最重要的事,就是无论何时也不丢失自我。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正是:“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无论在哪都不要迷失最初的自己,认识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走自己的路,不要东张西望,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如此才能享受到美好给我们带来的愉悦感。
杨绛在《100岁感言》中说:“我们曾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人心向善,本就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只有让自己内心坦荡,活得问心无愧,不亏天,不亏地,不亏心,方可淡定从容,方能长久的享受美好。
人生就要做适合自己的事情,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得失从缘,心无增减,对于真正活明白的人来说,只要不适合自己的,任凭多么美好,都是自己不需要的东西,都是人生路上的包袱和累赘。
凡事都有正反两面,先把自己弄明白了,再去追求外物,否则,只能是让自己进易退难,或许,那些看似美好的东西,会毁了自己的一生。
记得有一段话,读来很有感悟:“曾经以为老去是很遥远的事情,突然间发现年轻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时间好不经用啊!抬眼已然半生,所谓的中年危机,真正让人焦虑的不是孤单,不是贫穷,更不是衰老,而是人到中年,你才发现你从来都没有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活过,这烟火人间事事值得,事事也遗憾呀!”
人生苦短,不知不觉就会发现生活已在归途,在老去的时光里,能够好好享受生活,过自己喜欢的生活,才是人间值得。
而世间之事,也事事遗憾,从来没有完美,知道我们经过深思熟虑,才明白,别人的美都是次要的,世界上的各种美,都是过眼云烟,一切美丑善恶,贫穷衰老都是心念,能够活好自己,才是懂得了如何活着。
余华说:“如果你的世界,没有痛苦的害怕,没有尊严的担忧,没有富贵的贫贱,没有暖寒的交替,没有外貌的困扰,没有男女的区别,没有你我之分,没有生死顾虑,你才会离"真正的活着"越来越近。”
当一个人有了更高级的欲望,才能调整好心态,也就可以控制住自己,不让自己胡思乱想。
也只自己内心足够强大,在一些欲望面前,才能抵制住诱惑。
不自律的人,通常会被美好反噬,禁不住不住诱惑,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忘记了自己为什么而活,又要怎样活着。
佛说:“一念放下,万般从容。”
所以,只有不被欲望迷惑,美好就会深入日常烟火之中,指引着我们认真的过好属于自己的每一天,拥有完整的自己。从而,也让自己明白,幸福快乐,就是美好,让自己自由自在的活着,才是此生的最好修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