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笔记—《 旅行的艺术》

读书笔记—《 旅行的艺术》

作者: 侯开心的手帐 | 来源:发表于2016-09-03 17:07 被阅读414次

    作者的文笔十分细腻,并非对旅行本身进行描述,而是对每一段旅行中的收获和感想娓娓道来,其中每一段旅行都有收到许多艺术家的影响,或许是那个艺术家曾经去过的地方,或许是那个艺术家曾经提过的地方,每段旅行都有故事,都有感慨,都有哲理。

    “在艺术作品和期待中,找寻有价值的因素,远比从现实生活中找寻来得容易,期待和艺术的想象省略压缩甚至切割掉生活中无聊的时段,把我们的注意力直接导向生活中精彩时分而毋需润饰或造假,结果是,他们所展现的生活气韵生动,井然有序。这种气韵和秩序是我们纷扰错乱的现实生活中所不能呈现的。

    只有当我们不必亲临某地的去面对未来的挑战,我们方能最自如地置身其中。人类情绪受制于一种,僵硬和不宽容的逻辑,若我们想象眼前的美景可以带给我们快乐,而忽略这种逻辑,那我们就错了。无论是赏心悦目的事物,还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我们从中获取幸福的关键似乎取决于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必须首先满足自己情感或心理上的一些更为重要的需求,诸如对理解,爱,宣泄和尊重的需求。

    波德莱尔,看重对旅行的幻想,认为这是一种标记,代表高贵的追索者的灵魂,对此类追索者,他称之为诗人,她们从不满足于故乡的所见所闻,尽管她们清楚他乡也并非尽善尽美,她们情绪多变,十二希望满怀,看待世界如孩童般理想,时而绝望无从,愤世悲观,像朝圣的基督徒诗人,注定生活在一个陷落的世界里,但同时,她们也不肯承认一种变通的,较少妥协的世界。

    列车,让我和你同行!

    轮船,带我离开这里!

    带我走,到远方。此地,土俱是泪!

    飞机是事成的一种象征,带着她飞跃过所有地方的风尘,她永不停歇的飞行,给人们以想象的力量,籍此消除心中的沉滞和幽闭感。

    这些显示屏能引发人们诗意的共鸣,一如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的最后一行,迪里雅斯特,苏黎世、巴黎,不仅明晰地记录了小说尤利西斯的写作地点,同样重要的是,它揭示了隐藏在这一行文字背后大都会的精神象征,源于这些显示屏的,是持续不断的召唤,有时还伴随着有电视屏上光标不安分的闪烁,似乎在昭示,我们既有的生活多么容易被改变,但是我们走过一条通道,登上飞机,那么数小时后,我们将置身于另一个全然陌生的地方,在那里没有人知道我们的名字。

    和画中的女士一样,同自己所在的社会保持着距离,这是一种常见的隔阂感,对任何读者,这种感觉,有助于减轻他们在孤独状态中的压抑感,在公路旁的小餐馆,午夜时分的自助餐厅,旅店的大堂和火车站的咖啡馆,我们可能不太能感觉到那种在偏僻的公共场所油然而生的孤独和疏离感,反倒重新发现一种同周围人群的强烈认同,家庭气息的却是明亮的灯光,毫无特色的陈设,把我们从种种所谓家的舒适中解脱出来,从家里挂着相册和贴着墙纸的客厅相比,在这些地方,我们更容易摆脱心中的伤感,这种近乎避难所的装饰更能让人放松。

    宏阔的思想常常需要有壮阔的景观,而新的观点往往也产生于陌生的所在,在流动景观的刺激下,那些原本容易停顿的内心求索可以不断深进,我们倘若被迫去讲出一个笑话,或模仿一种口音,效果往往差强人意,同样如果只是为思考而思考,我们的脑子可能不愿意去好好思考,但我们脑子在思索的同时还有别的驱遣,如听音乐会,让目光追随一排林木的时候,我们的思考其实是得到了改善,当我们注意到意识已遭遇困境,这种困境有会阻碍各种记忆,渴望,内省,或创见的出现,必希望我们的思索程式化、客观化我们脑子中的那些紧张、挑剔和讲求实际的想法,就可能迫使我们中断思考,而这时我们听到的音乐或看到的风景便正好能够分散我们脑子里紧张,挑剔和讲求实际的想法,让思考继续和深入。

    雷蒙德威廉斯曾指出,旅行或者那种漫无目的的漂泊的过程,其价值在于它们能让我们体验情感上的巨大转变,这种转变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纪末,那时候出现了一种现象,外来的旅行者似乎比当地人道德高尚,如果我们在加油站还有汽车旅馆等地方发现了生活的诗意,如果我们为机场和火车站所吸引,其原因,也是因为我们明确地感觉到,这些偏僻孤立的地方,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实实在在的场景,使我们能暂时摆脱因循僵滞的日常生活中难以改变的种种自私的安逸,种种陋习和拘囿,不管它们在设计上是如何的不完美不舒适,在色彩上是如何的不含蓄,在灯光上是如何的不柔和

    异国情调一次包含有一些更细微,让人捉摸不定的意义,异域的魅力源发于新奇与变化。抑郁,的一切,还可能为我们带来更深层次的快乐,因为我们看重这些意外特质,不仅仅是因为她们心气,而且还因为它们更符合我们的个性,更能满足我们的心愿,相反,我们的故土并不能做到这一切。我们在异域发现的异国情调可能就是我们在本国苦求而不得的东西

    为什么福楼拜如此欣赏骆驼?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认同骆驼的恬淡韧毅和朴拙单纯的天性,骆驼忧伤的表情,骆驼拙朴中透出的宿命般的生存能力都让他感动,埃及人的天性中似乎也有骆驼的影子,在静默中表现出一种勇毅,一份恭谦,同福楼拜周围的法国中产阶级的傲慢天性正好相反。

    我们,所有的人都是因为风儿是三个地,然后在一个国家出生,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之地,但是和福楼拜一样,我们长大成人后都有依据内心的忠诚来想象性的重造我们的国家身份的自由。

    无论他到什么地方去,目的都是明确的,即,发掘事实,验以证之。

    对于任何旅人来说,一个为求得真知而进行的旅程,远比一个四处观光之旅得到更多好处

    评判我所学的任何东西,都应以它是否让我受益为准则,而不是考虑它是否满足她人的利益,我对事物的发现应该让我更具活力:它们必须以某种方式使我生命升华。

    旅行的一个危险是,我们还没有积累和具备所需要的接受能力,就迫不及待地去观光,而造成时机错误,正如缺乏一条链子将珠子串成项链一样,我们所接纳的新讯息会变得毫无价值,且散乱无章

    诗人谴责城市造成一系列窒息生命的情感,包括对我们所处社会地位的焦虑,对他人成就的羡慕,以及在陌生人面前炫耀的欲望,他直言不讳地表示,城市人毫无主见,只限于在街边或饭桌上道听途说,人云亦云,虽然她们生活舒适,却从未放弃追逐新鲜事物,即使她们什么都不缺,而幸福也根本与她们想要追逐的东西无关,另外,想要在这样拥挤而焦躁的生活圈子里与他人建立真正的友谊,要比在一个孤立的居住环境还要困难。对于自己在伦敦的生活华兹华斯作如下描述,“我始终对一件事感到不解:人们如何可能与隔壁的邻居在同一处生活,却如陌生人般全然不知彼此的姓名?

    人的身份认同多多少少都俱有伸缩性,也就是说,我们的个性会随着周围的人或物的变化而变化,因某些人往来,可能会激发我们的慷慨和敏感,而另外一些人往来,则会引发我们的好胜和嫉妒心。

    沉思录---绘画是多么的虚荣,它使我们不去赞美事物本身而兴奋的赞美绘画所体现出来的与事物的相似性。

    在意欲嘲讽艺术爱好者的同时,帕斯卡尔的建言却有可能忽略了重要的两点。如果我们设想所有画家所做的,就是精确地再现她们眼前的图景,而我们赞叹这样一幅绘画作品,一幅描绘了一个我们知道却并不喜欢的地方,这听起来荒谬而虚伪,如果这些画家是精确的再现他们眼前的图景,那么在一幅画中我们将要赞叹的是对象便只是画家的技巧和她本人的名声了,这样说来,或许帕斯卡尔说的绘画无用功,的确没错,但是如同尼采所言,画家并不单纯地再现,她们有所选择,有所强调,同时她们还致力于表现她们眼中的真实,因而值得让人真心喝彩。

    而且,即使我们所赞美的关于一个地方的图画不在眼前,我们也不必像帕斯卡尔暗示的那样,恢复我们对这个地方的漠然,欣赏的能力可以从艺术转向现实或世界,我们会发现许多事物,最初画布上的图景让人感到愉悦,而后我们在画作所描绘的那个地方喜欢上它们。就像看了梵高画的柏树之后,我更知道如何欣赏柏树。

    在与美邂逅的那一刻,我们会有一种强烈的冲动,就是一种握住它不放的渴望,将它占为己有,并使它成为自己生命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我们有一种迫切地表达的欲望:我曾在这里我看见了她,她对我很重要,照相机提供了一种选择,拍照可以稍稍满足那种拥有的渴望,这种渴望是被一个地方的美丽所激起的,我们对即将要失去一幅珍贵的图景的焦虑会随着快门的每次闪动而逐渐消失,也许我们还可以尝试让自己完全置身于一个美丽的地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 旅行的艺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tak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