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水调歌头》和李白的《把酒问月》,都是即兴遣怀之作,都是酒后望月而作。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李白的首句是个问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的首句同样是一个问句,很显然,苏轼的“明月几时有”直接化用了李白的“青天有月来几时”。
有人说,苏轼是赤裸裸的抄袭,如果单看这一句,十个字里面有九个都是出自李白,说苏轼抄袭无可厚非。但是六步认为,苏轼是故意为之,以致敬自己的偶像李白。况且,鲁迅在《孔乙己》中有一句名言:窃书不能算偷,很多人将其引申为:读书人的事,那能叫抄吗?那叫借鉴。
![](https://img.haomeiwen.com/i25966662/27f3afd0fe07045d.jpg)
苏轼是李白的铁杆粉丝,虽然二人相隔三百多年,但苏轼对李白是满满的崇敬,苏轼作为后浪,能否将前浪拍在沙滩上?并且让大家一眼看出来,我拍的就是李白?所以,苏轼《水调歌头》的第一句直接化用了李白的《把酒问月》。
这样的情形在唐诗中也多次出现,比如李白的千古名篇《将进酒》,有多处直接引用了曹植的《名都篇》,而《将进酒》的开头两句直接借鉴了鲍照的《拟行路难》。
杜甫曾说,“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意思是说,李白的诗既有庾信的清新之气,又有鲍照的俊逸之风。
李白不仅对鲍照、曹植的仰慕毫不掩饰,而且对屈原的崇拜同样毫不掩饰,“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李白的有些诗篇明显受到屈原的影响,比如李白的《远别离》,跟屈原的《离骚》在表现手法上十分相似。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首先是继承,然后是发展,我们之所以能进步,就是因为一代更比一代强,后浪胜过前浪,将前浪拍在沙滩上。李白之所以毫不掩饰,意思就是大家注意了,我要拍浪了,这一次拍的是鲍照,下一次我要拍曹植。
李白最绝的一次是拍了崔颢,崔颢的名气虽然不如李白,但是他写的一首《黄鹤楼》,被誉为七律之冠。
黄鹤楼
崔颢 〔唐代〕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有一次游黄鹤楼,正要赋诗一首,以抒胸臆,看到墙壁上崔颢的题诗,顿觉无从下笔,说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唐代〕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多年以后,李白在南京仿写了一首《登金陵凤凰台》,虽然格律、框架都是模仿的崔颢,但立意上更高一筹。尤其是最后一句“长安不见使人愁”,相较崔颢的“烟波江上使人愁”,更是增添了家国情怀。
苏轼《水调歌头》的性质与李白《凤凰台》相似,当时的中秋诗词中,李白的《把酒问月》是巅峰一般的存在,苏轼就是要超越巅峰,就是要把自己的偶像拍在沙滩上,拍成了苏轼就是新的巅峰,拍不成大不了被喷。
事实证明,苏轼拍成了千古绝唱,《水调歌头》成了神一般的存在,那些说苏轼抄袭的可以哪凉快去哪了!
如果你硬要说成抄袭,好吧,我也不拦你,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会抄不会抄,有人抄成了千古绝唱,有人抄得过不了原创!六步请问,如果李白和苏轼都是抄袭,那么,唐诗宋词谁还能过得了原创?
“一直在模仿,从未被超越”,说的不仅仅是某些个互联网大厂,纵观语言文字的演变史,化繁为简,化腐朽为神奇,我们的祖先就是这样一步步抄过来的,但是六步建议,把“抄袭”改为“继承和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