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寺院一直有种说不清的感觉,敬而不拜。因为不了解、不懂,所以不拜,但是对于别人的信仰表示尊敬。
这次去潭柘寺,主要是闻名已久,早就听过“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语句,很想一睹芳容。有朋友相约,便欣然前往。
过去的时候不是周末,人没有那么多,走起来还算闲适。停车后,还要走一小段石头铺就的小路才能到达寺院门口。小路由一些大石头砌成,道路中间是用平整的石头,走起来还算平坦,但只容一人前行,两侧的石头就会有些个性,崎岖不平,不像小石子那样能做脚底按摩,只是让你走起来一深一浅的,有些累。如果两人并行,那就要有一人走的有节奏些了。
进入寺门后,先有一个放生池,取自河道的一段,围建成一个放生池。里面几株莲花稀拉的长着,里面有金鱼游着,也算协调,下面就是干枯荒废的河道了。如果雨水多起来,放生池的水会像小瀑布一样流下,也算是一道美景。
再往里就是寺院里的各路神仙了,我都不太认识,但这次我认识了韦驮菩萨。韦驮为护法菩萨,是供奉在寺院进门神像的背后,专门负责保护佛法和寺院信徒的安全。韦驮菩萨有两个姿势,一个是双手合十,横杵与腕上,直挺而立;一个是一手握杵挂地,另一手叉腰。前者双手合十,表示此地十方丛林,欢迎来客,远游的行脚僧可以安心住下。后者则表示本寺不接待来僧挂单,请行脚僧不要自讨没趣,最好另投其他山门。这也开启了我对寺院菩萨的新认知,想要去了解更多。
再往里给我留下印象的便是满院的千年古树及庭前各种花草。因我的不学无术并不能清晰的分辨这些,朋友便一一帮我介绍。先看到一片牡丹,可惜过了花期,花败了。再往前一片芍药,开得正艳。突然让我想起“庭前芍药妖无格”。“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便问起朋友牡丹的是什么时候开呢?“春芍药夏牡丹”朋友告诉我,这说话是有典故的。
相传,清乾隆年间,江西萍乡人刘凤诰进京应试,考中了第三名。按照当时的科举制度,皇帝在放榜前,要亲自会见新科进土,并进行殿试,然后才以御笔钦点前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
刘凤诰相貌平常,而且又是个独眼。乾隆皇帝钦点他时见其相貌后有些犹豫,有心不取他。如果他确实有真才实学,担心会失去一个人才,同时又怕被议论“以貌取人”。乾隆心想再考考他,如果确实才识卓著,就给他功名。于是,特出一联,试试他的真才实学。
乾隆皇帝的上联是:独眼不登龙虎榜;刘凤诰听了,知是针对自己的相貌出联的,立即对道:半月依旧照乾坤。
乾隆皇帝听了,又惊又喜,因为下联的意境深远,说明刘凤诰不但有文才,而且更有抱负。一时兴来,又以四方星辰为题,再出上联:
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朕乃摘星手;
刘凤诰马上对出:
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是探花郎。
乾隆皇帝心花怒放,喜上眉梢,欣然命笔,点他为探花。
再往里,就是各路菩萨的大殿,今天刚巧赶上寺院有法式,一些大殿不能进,就顺着风景向里走了。
走到头向西有一个观音洞,小路窄小崎岖,走上去并没有想象中别致的景观。在中间有一个放生池,里面是被放生金鱼和大小不等的乌龟。乌龟爬着、游着、嬉笑闹着。不知道他们对自己被捞起、放生的过程是何想法。
再往前,还有一个小山洞,这个山洞似乎不被景区关照,游人也上来的少,正好可以驻足看看,这洞里是一直老虎,相传在方丈带来大家打坐诵经的时候,这只老虎就走进大殿,在众人身后趴着,开始众人害怕,没有方丈的许可大家又不敢动。老虎并没有伤人,大家也就没有理会。在之后每次大家打坐诵经时,这只老虎都会过来趴在那里。在修行,也在保护大家。
身处寺院,潭与柘,处处禅意。与友近游,谈笑间,句句诗意。诗与风景就在身边,何必非要去远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