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对土地资产的运营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
现代社会的经济增长,离不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驱动。
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后,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这些资金从哪里来,其实是经济增长最核心的问题。
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资本来源,要么是内部创造,要么是外部掠夺。
西方国家的经济增长在早期是靠殖民掠夺,后来主要靠股市、债市等资本市场的创造。
而上世纪80年代开始改革的中国,既没有资本市场,又不能对外掠夺,于是土地成了最重要的资本创造来源。
我们不妨看看深圳城市建设的故事,其中政府用土地创造资本的过程。
在深圳建立之初,首先面临的困难是资本短缺。
当时因为国家财力薄弱,它只能自筹建设资金。
好在深圳与香港交往频繁,能参照香港的经验。
据说香港富商霍英东曾对深圳领导人表示:你们有土地,怎么会没有钱?钱可以从土地中来。
这简直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深圳决定效仿香港,通过出让土地使用权,获得城市化的启动资金。
比如当时,深圳在罗湖区规划建设一个1.1平方公里的小区,需要投入3亿元,但国家只给了3000万元的贷款,资金严重不足。
于是政府部门提出 ,每平方米收5000元的土地使用费,由外商投资建设,合同签订后交50%,剩余的款项在卖楼花时全部交齐。
最后用这种方式出让了5块土地,收回5亿多元,解决了资金不足的问题。
当然,深圳的这种做法在当时是少数,因为国家法律不允许出让国有土地,只不过因为深圳是特区,允许它改革试验。
直到1990年,国家土地管理局出台了《关于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审批管理暂行规定》,这种做法才在国家层面得到认可。
从此以后,中国所有的地方政府,都可以像深圳一样,通过出让土地使用权来获得发展资金。
这个规定为中国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财富,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土地出让主要是针对外商投资发起的,所以外国资金的进入,对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但土地之所以成为资本来源,不仅是因为它能通过交易换取资金,更重要的是它能通过金融手段,创造出新的资本。
比如,某个城市,政府想出让一片土地,但是没有外商愿意接手,而本地企业又缺乏资金,是不是这片土地就换不来钱呢?
它可以通过关联企业,拿这片土地做抵押,从银行贷款,获得想要的资金。
比如,开发区或工业园区,是中国招商引资和发展经济的重要形式。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开发区之一,负责对它开发和运营的主力,是地方政府旗下的两家国企,一家是兆润集团,一家是中新集团。
兆润集团负责土地一级开发,具体做法是:政府用手里的土地入股,划拨给兆润集团,它用这片土地作抵押向银行贷款,或者用未来土地出让的受益权去质押贷款,进行拆迁、修路、接通水电等基础开发工作,把“生地”变成“熟地”。
之后,再由政府通过招拍挂等形式,把土地出让给中新集团这样的企业,去二级市场上招商和运营,获得的资金再用于偿还银行的贷款。
那么银行的钱又是从哪儿来的呢?答案是,它可以无中生有,自行创造。
这是现代货币的特点,由于土地有很强的信用属性,并且可以引发新的货币创造,因此成为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最重要的资本来源。
从1998年开始,国家启动住房改革,停止福利分房,开始形成商品房市场。
另一方面是在2001年,国家推行税制改革,造成地方政府税收减少,于是它们更多地靠出让土地获得资金。
结果土地收益在地方政府收入中的比重快速上升,形成所谓的“土地财政”。
据统计,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收入,在2003年达到了地方公共预算收入的55%,2010年达到68%,此后有所下降。
如果把土地转让带来的税收也算进“土地财政”的总收入,它在2018年的数额相当于地方公共预算收入的89%,可见土地在经济运行中的重要地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