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旁
灯下随笔(一)近日看到某地又现摔倒的老人无人扶的报导,又一次的触动我的神经。
多年前我看到摔倒的老人没有去扶,良心倍受谴责,虽过数年,无法释怀。
那年,那日和夫人步行在二环路日坛桥下的人行道上,从十字路口西南走来一位老者,拄着拐杖颤颤巍巍的朝东南方向走去。
走到离我们不足三米的地方,老者突然摔倒了,我准备走过去扶老人。
夫人拉了我一下,“那么多人都不管,你不怕讹你。”
摔倒的老人一次次挣扎着爬起来,又一次次倒下,除了我和夫人驻足观看,其他路过之人熙熙攘攘步履匆匆无一停留,任由摔倒的老人躺在地下挣扎。
“看到了吧,没人敢管,我们也走吧。”
走了有十多米我回头看到一个年轻人停下来似乎要帮助老人。
然而当他看到所有路过老人身边的人无一伸出援助之手的时候,他犹豫之后也放手而去。
摔倒的老人后来如何我不知道,我知道我病了,病的麻木不仁。整个社会也病了,病的不轻,社会大环境出了大问题。
十多年前南京“彭宇案”的判决,从人们“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境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法律调整对社会的导向作用之大。
人跌倒不敢扶,既是社会的尴尬,也是司法的尴尬。。同时也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行政、司法的公正与否,主流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与其自身行为一致性,将直接影响到社会风气的好坏。
社会大环境影响人心小环境——社会大环境积极向上,人心就思善。社会大环境萎靡不振,人性就迷茫、迷乱。
在一个社会里,当人们为了个人的一己蝇头私利而不顾人间天理大德,无视社会公秩良俗,甚至昧着自己良心颠倒黑白的时候,不能不说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悲哀。
悲剧的出现,折射出了社会价值体系的倾斜。当给他人帮助所获得不是快乐,而是麻烦、痛苦甚至是灾难时,谁还会主动伸出援手呢?
“扶与不扶”是整个社会的大问题,牵扯到社会福利、保险、养老等诸多问题,是该政府拿出具体办法的时候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