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要讲述的这位有趣的朋友名叫红春。小时候,她家住在我家斜前方,我们站在门口都喊得应对方。
她比我大一岁半,读小学时,最初她比我高一届,后来她在三年级时留了一级,便成了我的同班同学。
那时候我和她并不怎么要好,因为我觉得她不太活泼,言语不多,比较沉闷。而我和她恰好相反,小时候伶牙俐齿,是个话袋子。
她数学成绩不太好,语文成绩还是不错。因为她喜欢看课外书,所以她写的作文有点特色,老师经常会把她的作文当范文念给同学们听。
因为偏科,她没有考取初中(那时候考初中升学率不高) ,小学毕业后就在家里跟父母哥姐们一起务农。待到她16岁时,就随着我们那里第一批南下打工潮去了广东东莞打工。
她被分到一家大型鞋厂,两年后居然还当上了组长。
后来她讲给我们听,说她那时候虽然年龄不大却很会来事。自己每个月的工资,除留一点零花钱外,其余的都寄到家中补贴家用,但在这种极度缺钱的情况下,她还是不忘巴结她的组长和车间主任。总挖空心事想办法给她们买她们喜欢的礼品。后来她的组长被提升后,她就顺理成章地升了组长。
她在那里一干就是八、九年,直到二十五六岁,才回家找对象结婚。
她嫁在离娘家只有两三里路的地方。婚后之初那几年,她和她老公相处不太融洽。待她儿子几岁后,她又只身一人去广东打了几年工。那些年,我们之间一直没有什么交集,对她也没有什么印象。
后来,我在镇上开了麻将馆,她爱好打麻将,经常到我的麻将馆打麻将,我才开始与她有些许交往。
渐渐地,我惊讶地发现她并不是我印象中的那种不活泼的人。相反,她亲和力比较强,她的邻里乡亲不管男女老少都和她相处得很融洽。在她们组里,她还荣获了“外交部长”的称号。
我开了几年麻将馆后,又去邻县陶瓷厂上班。我去陶瓷厂,正好是她家邻居介绍去的。我在陶瓷厂最好要好的朋友就是她邻居和她姑表弟的老婆。她这位姑表弟也和她是一个组,离她家不远。
有了这些转折朋友的关系,我和红春也慢慢成了较好朋友。
后来,市区一大型鞋厂搬到我们家附近的工业园来了,她就率先进了那家鞋厂。然后打电话要我们都回家,到鞋厂上班,说是离家近,每天都可以回家。
在她的动员下,我的两位好友都回家进了那家鞋厂。两个月后,我也回家进了那家鞋厂。
刚进那家鞋厂时,厂里效益还可以。那时候往市区方向的工友,有厂车接送,而我们没有。后来在红春的直接或间接的介召下 ,我们一个镇上居然有了70余人在这家鞋厂打工,成了厂里的主力军。
红春就跟我商量,要我和她一起写申请,然后让我们镇的所有员工联合签名后交到厂办公室,要求厂里给我们也安排厂车。没想到我们居然申请成功、如愿以偿了。
如果红春不提议,我永远也想不到去写这样的申请;更想不到,厂方居然还批准了我们的申请。
后来鞋厂濒临倒闭,我们都离开了鞋厂。去年九月初,我们镇一大型餐馆从江边迁到镇上原Z@F大院旧址。经过餐馆老板投了将近一亿的巨资,打造成景色宜人,规模宏大,设施一流的大型餐馆。
红春便趁餐馆扩大规模之际,需要大量招人之机进入这家餐馆打工,在厨房洗菜传菜等。
上星期六,我陶瓷厂的好友,也就是她的邻居家孙子满岁,我们一同去喝喜酒。红春讲,她在那家大型餐馆虽然只去了几个月,却有了很大的知名度。
她去年被评为优秀员工,还在年会上演了小品,今年正月初五还给店里送了财神。
优秀员工是先由她们那个部门的所有人员投票,然后由领导审核批准。她便对她们部门的同事说,如果你们都投我的票,我被评为优秀员工后,所有奖金都用来买东西来吃。
结果不负她所望,大多数人都投了她的票。她获得100元的优秀员工奖后,买了130元钱的东西做东。相当于花了30元钱买了一个荣誉。我们笑说值!
在年会上,她又演了一个《城里人和乡下人》的小品,一举成名。她把她所演小品的视频发给我们看,我们眼睛都笑瞎了。真是创意新颖,妙趣横生。我问她在哪里搞的脚本?她说她在某音里搜索相关参照视频,然后自己添油加醋地加以改写而成。
她那逼真的表演,神情动作搞笑逗趣,大家笑得捂肚躬腰,爆笑不止。特别是小品尾声处,把她们餐馆的特色菜,订餐活动,地址都掺杂在里面,很应老板心意。
我们都夸她是个人才。我说如果是我,就算在台下会表演,跑到台上也可能腿脚发软,站都站不稳。
她说:“那怕什么?大家都是人,就算她的老板,也无非是有钱些?能有什么区别呢?走到台上,要目空一切,唯我独尊,才不会怯场。”
正月初五财神节,她揣摩老板的心思,给老板送一个大大的财神。因为老板搬了新店,她想给老板送一个好彩头。
她在网上搜了一个大财神,约一位同事一起花200元钱买来。她初四就问她的老板,初五财神节早上给他送财神来要不要?
老板连忙说:“要,要,送财神我喜欢!”于是,她又问老板财神走哪个门进?放在哪里?老板一一回复。
正月初五早上,老板还安排用鞭炮迎接她送的财神。她还在网上搜了送财神时而说的祝福顺口溜,照念了一遍。老板和老板娘听了都心花怒放!便给红春发了800元红包。她又花了200元钱做东买东西同事们吃,加上买财神花的200元,最后赚了400元。她与那位和她一起买财神的同事一人赚了200元钱。
餐馆好多同事都夸她聪明,都说自己在那里做了N年,却从来没有想到这上面去过。
我也对她佩服不已。说今天幸亏厂里放了假,大家一起喝酒又聚到了一起,又在她那里学了乖。但就怕教的曲子唱不得,像我这种一是一、二是二的不灵活性格,怕是学都学不会。
知名度提高后的她并不故意显得低调,而是风趣幽默地对同事们说:“我喜欢和聪明人玩,向他们学点乖;像那种傻里傻气的人,我不愿以他们为伍,怕传染傻气,自己越变越傻。”
我和她的表弟媳一起问她还愿不愿意跟我们玩?怕不怕传染上我们的傻气?
我们几个笑作了一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