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记

作者: 子牙兄 | 来源:发表于2018-11-06 14:59 被阅读0次

    西安美术学院的拴马桩,多得实在让人不敢想象,就是生活在西安美院的师生职工也许也不知道它究竟有多少。人行道、车道旁、山丘上、林荫道,公寓边……都被人们栽种地上,形状和材质大同小异,大小高低错落有致地排列,有的呈单列或横或纵,自然规矩,有的则呈方阵气势恢宏,镇守一方土地。还有很多的拴马桩就成堆成山地磊放在一个广场上,也不知其时间几何,周围己被长成的树木遮掩,其间己被荒草掩盖,只有悉心观察,才能依稀可见,没有文字记载和说明,徒留下一串疑问!除了拴马桩,还有石马槽、石凳、石柱等,这些石头艺术品、石头工具放在美院,也许是无奈的选择,不是归属的归宿。生它养它的地方应该是有马的地方,有家有马有主人的地方!。         

    拴马桩,拴马的石桩。农耕时代,家家户户都会养上一两头牲口,虽然数量不多,但是,一个农村家庭中,必不可少的好帮手,农田中的犁地、耙田、拖车等体力活都得靠它们,牲口养好了,不仅可以减少自己的体力劳动,更可以给自己带来更大的财富,所以,农民们就算再苦再累也要把牲口照顾好。马是人们交通、运输和耕作的主要工具。关中盆地,历来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重要的产粮基地,关中自古都是用马犁地,养马就要有拴马桩,有的家里养的马多,其拴马桩自然就更多,若大的关中,拴马桩的数量不可胜数。而今美院的拴马桩虽然数量众多,也只是冰山一角。       

    一名历经战争的老兵的背后和记忆深处,总有枪林弹雨、炮火硝烟印迹。一个前人留下的拴马桩的身上总有马绳的勒痕,总有马的奔跳和嘶鸣。老兵退役后能够在一处疗养院相遇也不枉当兵的一生,拴马桩退出历史舞台能在美院这片艺术天地相聚,贻养天年,终其余生,这是多么的幸运。它们在一起肯定有太多共同的言语,相似的时代和经历,共同见证和创造了一个时代,怎不让它们相谈过往的记忆。独自静处的时候,灵魂穿越时空,又与过去的主人和马匹相聚,又回到那个院落那个旧居,聆听那熟悉的身影由远及近,一天的劳累如释重负,远途归来的满足,随之而来的食物、亲情和家的味道,这是人与马都应得的犒劳,马绳拴住我,我也拴住全家人,让他们团聚和享受应有的温馨。也聆听那远去的马蹄声,那是下地的劳作,那是随主人的远行,协助主人完成一桩桩使命,让全家人的生活得到保障,生命得到延伸。他们离去我有短暂的安静,也让我更有时间思考自己的使命,我是为马而生,马的生命便是我的生命,我的职责就是牢牢坚守,安静坚守是我的灵魂和使命!

    最好的选择是时间和历史的选择。正如战争是不得已而采取的办法,不是最好的选择,和平永远是最终的目的和最好的选择。军人,并不必须要经历枪林弹雨和炮火硝烟,军人最高的使命是维护祖国的和平安宁,战争并不是达到这一目的唯一选择。生产力的发展,马作为一种生产和生活工具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小,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作为其附属物的拴马桩,自然被人们遗忘和抛弃,其风光和价值不在,这就是时间和发展的必然。         

    艺术源于生活,生活是艺术舞台。拴马桩作为一种特定时代的雕刻艺术,还是有一定价值的。美术学院将其收藏保存,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拴马桩被辗转到美院也算是从农村到城市,从工具到艺术的转型。这种转型虽谈不上华丽,但作为一种石头和工具也是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应用,发挥了其另一种作用。同时,得到有效的应用和保护,总比那些遗弃荒野或遭到破坏要好,是一件值得肯定和鼓励的事情。在这寸土寸金的西安市,学校能拿出地皮空间安放这些石头,石塑雕刻的盛会,拴马桩的乐园。管理者和设计者的慧眼睿智和匠心独具着实让人钦佩,这在高校中也是少有的特色。

    石头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石头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tju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