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现象学导论》10-2:时间性之“内在时间意识”1

《现象学导论》10-2:时间性之“内在时间意识”1

作者: 力法跳跳 | 来源:发表于2023-01-28 20:13 被阅读0次

    (图注:大象似乎判断自己的死亡时间,这或许是一种内在时间意识。)
    前面介绍了三层时间概念,这一节作者着重讲解最难理解的第三层时间概念“内在时间意识”。

    前两层时间分别是世界客观时间和内在的主观时间。在一般的理解中,这两层关系已经看似完整了。但是,作者强调,将现象学视角引入,对主观的“意向性”进一步分析,就会发现第三层“内在时间意识”才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这种意识比回忆、想象等具体显现的意识更加内在,它赋予它们时间性“使得这些内在对象的显现按照时间来延伸和排序”。它是所有“意向性结构”的时间内核。

    作者自己也意识到这样的说法有些夸大,仿佛像柏拉图一样构建了一个过于理念的概念世界,并粗暴地将其设定为现实时间意识的原因和基础。因为无论怎么说,这种“内在时间意识”都只是人的意识中的一小部分,一个不太显露的部分,将其赋予太高的重要性,似乎有些不妥。而且现象学“有关时间性议题的修辞和词汇在最开始的时候确实显得令人困扰”。但我们可以尝试分析看看这种“内在时间意识”究竟有什么具体表现和内容。

    1 内在时间意识赋予意识“连续性”。我们拥有对当下的感知,也拥有对过去的回忆,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如果只是把一个个的感知片段放在一起,它们实际上并不会自动成为一个连续不断的意识“绵延”。只有我们主体自身具有的内在的时间意识,才能将它们变成“连续之流”,让它们产生真正意义上的时间感,而不仅仅是一堆记忆的排序。

    这一点来说,时间感、内在时间意识类似一种“同一性”的认知,是一种将不同的表现“视作同一物”的能力。只不过这种能力不需要任何后天培养和教育,而是所有人都具有的能力。

    2 片段意识如何能“连续”。把连续性归为我们的一种“能力”,其实透露的信息还是太少。更细致的说法,应该是我们每个片段意识看起来是一个片段,但其实它是三个片段组成的,被现象学称为“活的当下”的组合。分别由“原印象”、“滞留”和“前摄”三个部分组成。原印象就是是当下印象本身,而“滞留”是指前一段印象留下的影子和对当下的影响。“前摄”自然就对应当下变化的可能性和面对未来的敞开性。

    用形象的例子来类比,就是一条连续的锁链之所以能形成,每一节锁链都需要有三个部分:前挂钩,后挂钩,和链节主体。这就对应滞留、前摄和原印象。像威廉·詹姆斯所说“我们关于当下的经验并不是刀锋状的,而是马鞍形的”,也就是包含“前搭后连”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现象学导论》10-2:时间性之“内在时间意识”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tku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