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节(英文名:Thanksgiving Day)是西方传统节日,是美国、加拿大感谢上帝赐予一年度丰收的节日,起源于马萨诸塞普利茅斯的早期移民。加拿大感恩节定于每年10月第二个星期一,美国感恩节定于每年11月第四个星期四。

一大早卡着点上楼,看到小屋子门口,放了几个黄色人偶,晃眼一看,地上还有一袋袋黄色球球,昨天产品昨晚又举办活动啦?
开门签到,一会儿功夫,外面来了一堆人,今天这些孩子怎么都这么早?
秘书分配着任务,你穿这个,你提这个,你去三楼,你去四楼,原来感恩节到了,听着她们分配,我还是去把早餐吃了再说。

01 感谢父母
回首这一年,离不开父母的支持。想起去年此时,回到乡下,说是陪伴父母,其实一直是父母在温暖那颗破碎的心。
夜深了,乡村隐没在夜色中,偶尔远处传来一声狗吠。父亲已早早入睡,母亲陪我躺在床上,聊着耳熟能详的过往。
当电话铃声响起时,母亲立刻停住,静静地在旁边听着电话里的一问一答,连续几个晚上之后,母亲说:“回去吧,现在我们还能自己照顾自己,还不是你们照顾得时候。只要我在一天就会把你父亲照顾好一天,我们不能托你们后腿。回来种地也不是那么好种,现在孩子还小,有班上就好好上,等孩子大了就要好一点,再辛苦几年就好了。”
在家待了短短四天时间,就被母亲撵走了。去二姐家,刚好碰到二姐身体不适,陪了两天,就又回到了省城。
感谢父母的生养之恩,感恩父母的一路支持与理解。
02 感谢兰姐
回到了省城,立即与新东家HR美女联系,办理各项入职手续。期间趁着在外阳光正好,去成都电子科大清水河校区看了冬天最后一场银杏,拍了退休老人在校园里载歌载舞,更多的是下课时间从各楼栋涌出的带着年轻朝气的笑脸。
当利用一天时间去深圳跑了一个来回,过去全部告别。
重新以外包的身份回到熟悉的岗位,每天中午,兰姐的消息会定时过来,走吃饭了。饭后湖边小走一圈热热身,回来躺下一觉到闹铃响迎来。
共进午餐,工作提示,偶尔的水果零食,默默陪伴了半年。每次看到团队从一桌分为两桌,伴随疫情再起,五一游玩回来后开始独行侠。
上次阿平从广州回来,省城这四位又聚在一起,一顿火锅暖胃,回味上学的快乐,留恋刚出校门的纯真,感叹社会大学的磨砺,还能坐在一起,就是幸福。

03 感谢团队
不是千里马,也没有金刚钻,能一混又是一年,说心里话,感谢团队的包容。
曾经一位HR部长说:“我们每次出去招聘,都是别人拿着简历哭着追着求我们。”具体真假不说,随着年轻化趋势,年龄真的成了尴尬的身份。
在互联网,34+就是老年人。没有学历,没有一技之长,也没有背景,还是女性,不被平庸那平庸谁?
延迟退休也悄然落地,处在夹缝中生存的女性,一方面嫌老,一方面说还年轻,一边有日益衰老的父母,一边还有未成年的孩子,刚好还有不打招呼来了就不走的新冠,尴尬。
团队没有嫌弃,遵规守纪,做好该做的事情,团队用它特有的包容留下来,一年,不长不短,刚刚好。
04 感谢简书与简友
一路走来,今天应该是日更第512天,但不是汶川512地震,请放心,相同日子不同的心境。
在工作摇摆中进入简书,当开心时、落泪时、郁闷时、无奈时,简书一字不落记录。有简友的鼓励、安慰、指导、包容,这才是最大的收获。
心灵鸡汤、南北美食、亲子教育、成长历程、文艺小清新、睿智小故事、悬疑小说、摄影旅行、理财创业等等,就如一本新百科全书,引人入胜。
感谢简叔打造的简书平台,感谢简友无私奉献,一枝独秀难持久,满园春色才是春。
感恩节,感谢相遇的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