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之六 ---论学科与学科统整

《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之六 ---论学科与学科统整

作者: 济南陈树洪 | 来源:发表于2018-02-04 14:53 被阅读0次

          本章内容---论学科与学科统整,从理论与实践的层面很好的回答了一个一线教师普遍存在的认识问题:为什么要进行学科统整?如何进行学科统整?因而,本章内容对于指导一线教师进行学科统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什么要进行学科的统整?

          在学科的发展历史上,历来存在两种根本对立的态度,要素主义学科论持有“教育的含义原本就在于传递传统文化的本质的立场;活动主义学科论则持有“教育的含义在于引出儿童的自发性活动”的观点。要素主义指出,应当施教的学科是主要的,此外的教育活动都是“次要的”,处于学科外的地位,学科外教学是在有了学科教学之后才存在的。在活动主义者看来,促进儿童活动的素材是先存在于学科领域之外,随着其重要层度的增加而被“学科化”,例如“戏剧”,戏剧作为高尚的文化活动原本存在于学校之外,但由于其高度的文化价值而被纳入学校的教育活动之中,第一,作为学生自发的、自由的参加的课外活动被纳入学校教育活动;第二,逐渐认识到戏剧的教育价值,以全校学生为对象展开戏剧活动,例如,文艺汇演、文化节的戏剧表演,这是“课程化”的阶段;第三,进一步认识到戏剧的教育意义,在各门学科中纳入戏剧。比如,在语文学科中选取戏剧;在音乐教材中选取歌剧、歌舞剧的剧目;在体育课上创作现代舞蹈。这是教材化的阶段;第四,戏剧本身作为独立的学科,成为一门有共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由专业教师执教的科目。这样,从活动主义者的观点来看,学校的教育内容起源于学校之外的生活。

           回顾近现代学校的历史,任何国家的学校课程,都是一部学科课程自身的分化和扩充“学科外”教学领域的历史。学科课程的原点在于“分成众多的科目,各自独立授受”的分化课程,这种课程的弊端是“经验片段化”、“知识割裂化”,要把无限发展的人类知识的所有领域均纳入学校课程,原本就是不可能的,因此,课程统整就势所必然。

          “学科统整”不仅仅是一种课程的设计方式,也涉及知识理论与课程观的差异。学科课程强调学科分野,学科的系统知识是构成课程的主要内涵;学科统整,软化了学科之间的界限,课程的目标在于探讨中心主题,主题就是真实的生活脉络。所有概念的学习旨在理解真实生活的问题,所以,由主题的形成到概念的分析,整个学习活动的安排都是师生共同参与,重视学生的主动建构。“学科统整”的特色就在于寻求学科内容的相关性,,以求课程的精要化。同时强调学生主动活泼的学习,而不是教师强加的被动学习。比如,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州的“综合学科群”,从1992年开始,学科课程进行了大幅度统整。1—10年级的学科被统整为四个综合学科群:第一,人文---外语、生活科、社会科;第二,科学---算数或数学、科学;第三,艺术---舞蹈、戏剧、音乐、美术;第四,技术---商业、家政、体育、工业技术。追求基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关注共同文化素养,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学生在共同文化起点上得以发展自我,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学科统整的学习,学习的课题大体是由教师设定的,在该课题下,学生自己去发现探讨的课题,并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展开探究。这种探究学习的特点在于,第一,问题的质。课题是真正现实的问题,有一定难度,不是轻而易举的就能解决的。第二,在与探究的过程。没有现成的答案,课题的答案是随着探究过程的展开逐渐浮出水面的。第三,需要持续的探究。这样,就能在认真教授学习方法的同时,培养探究的态度和熟练的技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之六 ---论学科与学科统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tmm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