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个人的经验出发,故事就“可能性”的展现方式存在着两个极端,一个是“奇观”方向,是指难以想象,以及存在着浓烈新鲜感的存在,另一个是指“谎言”方向,是指在表面之下,还存在着更加真实的可能,更加常规的说法是“视觉”和“悬疑”。当然这两者不是敌对的,譬如东野圭吾,就擅长用文字创造既视感,再辅以悬疑手段。
故事想要给读者强烈的精神反馈,就需要让读者浸入故事,所谓浸入故事,就是让读者认为故事是真实的,“视觉”和“悬疑”是从两个思路出发,给与读者真实感的方式,“视觉”遵守了“眼见为实”,而“悬疑”是利用“比你更聪明的人”的视角,来让你从心理上产生信任感。
受限于文字的输出“维度”,文字在“视觉”角度沉浸读者的效率很低,相当于首先要读者读完你的文字,然后再将文字转化为意义理解,然后触及读者已有的记忆,在大脑中形成画面感,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对读者提出了一定要求,就算读者已经完全适应你的文字风格,也很难有漫画、电影那样的信息传递效率,这点在“日常生活中难以见到的画面”和“复杂人物关系”有着更加深刻的体现:
《奇观》(这是JOJO里的一张图,这里仅仅作为一张特殊图来描述)
《复杂人物关系》
大部分作者碰到这样的困难时会束手无策,而一旦束手无策,作者就会因为慌张回到心理舒适区,选择使用保守的方法完成叙事,比较常见的错误例如“老老实实地描述”,不仅是写故事的新人,即使是非常专业的老手也很容易栽在这样低级的错误上。打个比方,譬如上面“奇观”的那副图,很多人可能就会写道“从身体里飞出无数把刀”,当然了,这种描述从物理角度来说是没问题的,例如“他身高193公分”“有着超过200斤的身材”还有“嘴是4a^2+b^2=0的椭圆”,这些描述都有着“物理上的精确”,但如果在文字角度评价,那就是完全不及格的。
“身高193公分”就不如“他得歪着头进教室,不然就会撞到门框”,“200斤的身材”就不如“他卡在了校门上——在他其他同学从栅栏里钻过去之后”,“嘴是4a^2+b^2=0的椭圆”就不如“他长长地‘哦’了一声,眉毛慢慢地挑了起来”。有时我们甚至要创造出一些低概率的偶然来——比如我曾经在鞋柜上挂过钟,这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但只有这样,才能快速地将展现人物性格的鞋和展现故事背景的钟快速告知读者,好使描述更加形象。
在读者理解成本和故事合理性之间有一个巨大的灰色区域,这是需要考验作者所谓“拿捏”的功夫,当然这不是这篇文章地重点,这里主要讲读者理解成本。
物理上的精确描述统统有着“作者对情况的精确捕捉”但又同时缺乏了“从读者角度考虑信息的传递”,但你愿意拿物理描述做点文字游戏也未尝不可,当然这里又得说点题外话——你不能特意显露你的小聪明,这会让人觉得你其实很蠢,比如我一个朋友写过“我的女朋友有240斤重,准确来说是242.5斤”,他模仿了一种类似于抖包袱的叙事节奏,想让读者认为他很幽默,但国内的体重秤基本都是公斤制,242.5斤在称上的显示是121.25kg,这个数字有着浓郁的“虚构感”,这使得242.5斤在物理触觉上就会给人一种违和感,读者很容易得到“作者是个爱耍小聪明的白痴”的结论。
下面我们回到这篇文章的主题,那就是对于《奇观》和《复杂人物关系》,有什么样的文字描述思路。
文字不像画面可以无中生有地生成很多东西,但他们的基本原理都是“建立在已知信息之上,构造出一个有限的未知”,文字在引导读者想象力的基础上有着更大的局限性,文字没有“形”,不像画面更容易建立一个形象,在一些超出现实的题材上,漫画可以迅速地建立一个形象,比如鬼怪,比如异形,这是文字做不到的,你没办法构造出一个完全没有生活基础的存在,自媒体写文章要注意的三要素在作品创作时也是成立的:
1.这和我有什么关系?
2.这个有没有趣?
3.这个有没有用?
漫画(图像作品)想要打动人,不管是利用“恐怖谷”(这个效应好像存疑)还是“超认知”(超出读者认知的信息可以引诱读者),他的本质或者说自身的能量都是建立在与读者息息相关的生活之上的,与读者生活越近读者就越容易融入,当然这并不是说读者难以融入的作品就不好——有些作品因为过于抽象,为了保证完整的体验必须提高阅读门槛,这样才能把丰满的信息量压缩在有限的内容里。
那么既然要建立在读者的生活之上,文字相对于漫画就存在着一个无法弥补的弊端,就是前文的“形”,因此文字要先完成一个“形的辩证映射”,这话说起来有点拗口,但他的原理是很常规的——你要教会读者映射,而读者学会的标准是,他能使用(辩证)。
那么什么是映射呢,我打一个比方,我在知乎解答过这样一道题,就是“怎样描述《进击的巨人》里巨人的跑步姿势?”,当时我的答案是:
“如果说军队整齐划一的动作是提线木偶师的杰作,奇行种的跑步姿势就是木偶师在敲架子鼓。”
“军队整齐划一的动作”是原相,“提线木偶师的线”是轨道,“木偶师的杰作”是映像,原相通过轨道形成映像,相当于想象的触角在想象的根基上形成延伸,然后——
“奇行种的跑步姿势”是原相,“提线木偶师的线”是轨道,“木偶师在敲架子鼓”是映像,因为你已经知道轨道怎样工作,所以你可以快速利用在前一个分句里形成的映射应用到这个句子里,然后利用“木偶师在敲架子鼓”,一下触及到纷乱和荒诞的运动轨迹——当然因为这只是在知乎答题,我用敲架子鼓的幽默消除了描述不够形象的弊端,形成了不太严谨的叙事氛围,读者就不太会计较了,这是细节,这里只讲映射是什么。
下面我们来映射这个奇观,请注意,大部分描述作者未必会经过这么麻烦的思考阶段,更多运用直觉,但这种映射式的想象力发散是作者的基本功,本身是需要打好基础的:
1.首先我们要理解它;
这个奇观的特点是这样,这个人物全身向四面八方飞出刀,请注意,这是一种无差别范围攻击而不是瞄准目标,而且也不存在他在射正面目标因为他屁股后面也有刀飞出去。
然后我们要注意刀离身体的距离不同,也就是刀不是同时飞出,或者,刀的飞行速度不同,这两者的差别是,同样针对一个目标,后者射出的刀有可能因为动能不足扎不死人,考虑到这种特殊情况应该不是作者的设计,因此我们以第一种情况为准;
2.第二步我们要创造原相;
四面八方飞出刀很容易体现,无差别地在墙上插满刀就行了,可以设计一个屋子,每面面墙壁上都插满了刀,而且没什么死角,刀与刀之间的距离也很均匀(体现无差别)。
刀不是同时飞出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它涉及的物理概念是相对距离,这个物理量是通过两个物理量比较得出的,其含义已经脱离了“可见物理性的根基”,所以习以为常的场景已经难以捕捉这个特性,当然,也可能是我技术差,如果有好的建议可以提出来。
我们需要创作一个小概率的偶然去体现这个物理性,这有点像物理或者化学的设计实验,所以学理科的同学在创作悬疑故事上其实还是有一些天然优势的——“异步射刀”带来的现象是“刀不会同时落在墙面上”,这样我们就把抽象的“不同步”转化为了更容易理解的“不同时”,然后我们将“不同时”进一步提炼,就会变成“已发生的事情对未发生的事情产生了影响”。
下面开始创作偶然,我们需要两个反应,反应A是第一把刀落在墙面上作出的反应,反应B是第二把刀落在墙面上作出的反应,这两个反应不同,就可以提现“异步”,那么很简单,我们让两把刀插死这个房间里的两个动物,就选老鼠好了,两只老鼠,一前一后,前一只中刀之后,后一只受了惊吓抬头,然后被刀插死,如果能捕捉到它惊吓的表情,这个描述就足以体现异步性了。
但我们不是文字工人,我们是艺术家,我们需要考虑的是“老师,这个事情还可以更疯狂一点吗?”
还记得那个“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哲学命题吧,还有一个更激进的命题是“人不能一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对,我们是小说家,是艺术家,我们就要疯狂到后者,产生强烈的和常识的冲击,才可以让读者感受到我们本来想正常表达的概念。
那么——一只老鼠可以吗?一只老鼠可以体现受惊吗?怎么更夸张地表现?这种小概率的偶然是什么?
我的答案是,这把刀从一个瘦弱的老鼠头上,纵向穿过它的整个身体,把它钉死在墙上,因为刀插进墙很深,刀柄都把老鼠脸压扭曲了。
老鼠为什么会看着飞刀插向自己,因为它没有反应过来(时间间隔短),那为什么会看着刀,因为周围有刀先到达墙面,他产生反应了。(异步)
这个事情是不是很偶然,很小概率?但因为他的奇特性包含了作者的设计,读者是不会排斥的——他对读者的吸引力已经超越了引发读者怀疑的程度,所以读者已经接受了。
但这样还是不够的,这样只能让一些非常高智商同时又具备很强直觉的读者理解你的表达,你必须通过“辩证”这个程序,让更多读者掌握这个映射,所以我们还需要设计对话。
所以映射这时候就已经可以尝试创作了。
3.构造映射:
(常规的如渐进之类的技巧不再解释,但我要提醒,下面的这一段话,每一个字都是可以推敲的细节):
“你让开。”
看马化腾试了半天都打不开锁,丁磊把他推到一边。
“这门年老失修,锁眼已经锈死了。”他说着抬起就是一脚。
“当。”
门给丁磊表演了一个纹丝不动。
“看,我就说已经锈死了,”丁磊道:“现在你应该相信我了吧,所以拆这门还得靠暴力。”
“当当当。”
丁磊连踹三脚,门又表演了三次纹丝不动。
那边马化腾用机油浇了一下钥匙,轻轻一拧,把锁打开。
“没锈死啊,难怪我会判断错误。”
“你判断错误好像不是门的问题……”
“嗯……”丁磊也不好辩驳什么,他用点力气推开门,道:“别说,这门就算不上锁也挺费劲……”
他挑起眉毛,慢慢张大了嘴。
“意料之中。”马化腾推开丁磊,走进房间。
“喂,我们一直在追踪的到底是啥?”
“你看过杂技表演吗?就是蒙着眼睛扔飞刀,不能插死圆盘上的模特的那种,”马化腾道:“我们可能在追踪一台多轴自动飞刀连发器,大概是个身形像你思维一样跳跃的人在练习更快的躲避速度,这样以后就算是一个傻子飞他,他也能躲开了。”
“很明显,”丁磊眯着眼睛,正视前方:“他失败了。”
在他们正对的那面墙壁上,一具尸体被钉死在墙壁上,他的身体,手都被飞刀深深地插在墙里,左腿扭曲着,右腿悬空,脚踝那里插着飞刀,应该是脚腕的关节挡住了飞刀,飞刀刺穿了他的身体,但已经没有足够的力量刺进墙壁了。在尸体下方,顺着他的左腿,已经半凝固的血液形成暗黑色的瀑布,流经地面,摊开成有着锯齿边缘的半圆形血泊。
当然,四面墙上满是飞刀,就像是一个插着飞刀的豪猪在房间中心爆炸了。
马化腾检查了一下尸体:“飞刀很快,还没来得及反应,这人就失去意识了。”
“那是什么。”
在尸体对面的墙壁上,有一只老鼠被钉死在紧靠地面的墙壁上,飞刀从这个可怜的家伙面部贯入,顺着脊椎纵向贯穿它的身体,把它钉死在墙上,现在这家伙看上去已经没有头了,他的整个脸都被刀柄盖死,看起来那个刀柄就是他用来思考的玩意儿。
“我有一个想法,”丁磊指着老鼠道:“这老鼠和那个人对扔飞刀,然后同归于尽。”
“但愿你没说错,”马化腾道:“否则……”
否则就是——有人站在这个房间的中间,同时击杀了两个生物。
“也许不是同时,”丁磊道:“老鼠会看着飞刀插死自己吗?”
“所以搞不好是真的互扔飞刀。”
“但你明知道这不可能,”丁磊道:“所以结论是,老鼠是在看向这个地方的瞬间死的,在那个瞬间他本能地看向了这个方向。”
“受惊。”
“没错,这些飞刀不是同时飞出的,”丁磊指着老鼠正前方的一把飞刀:“在老鼠逃离的路线上,突然出现了飞刀,老鼠本能地看向人的方向,然后这时被飞刀正面插死,我想那个杀死人和老鼠的玩意儿。”
他指了指房间中央。
马化腾道:“就在老鼠和尸体的连线上。”
“没错。”
“这东西我们能对付么?”
“我原来想找个铁盾一样的玩意儿,挡一下就行了,但如果是异步的话,”丁磊道:“搞不好这玩意儿能源源不断地造出飞刀来扔。”
“切,踹门的时候就想到了吗。”马化腾回头瞥了一眼,在门的下方有一些凌乱的飞刀,看起来那些飞刀的力量还扎不穿这道门,丁磊原本想把门踹下来当盾牌使,现在放弃了,当然,不是因为飞刀是异步的,而是因为他踹不下来门。
“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反正飞刀也扎不到我。”
丁磊说着,走到这个房间的另一扇门前。
“我们从正门进来的,这个房间没有窗户,也就是说这家伙只能从这扇门逃走对吧?”丁磊道:“小心点,搞不好我们可能得交待在这儿了。”
现在不管成不成功,我们已经创作了一个原相并且把它融入到了情节里,读者通过画面描述和讨论,知道了一些他们必须知道的信息,另外我们构造了一个映射:
人和老鼠挂在墙上——原相
飞刀的轨迹——轨道
发射飞刀的东西——映像
读者现在已经能学会这个映射了,不管是不是直观,他们已经可以在脑海里构造出有个什么东西向四面八方射飞刀,现在我们只需要简单的描述,就可以让读者通过这个映射产生画面感:
丁磊推开门,就这么站在门口,呆住了。
“怎么了,”马化腾走过来,然后也呆在那里:“这……”
“我在这里等你们很久了。”
赤裸上身,露出浑身肌肉的男子转过头来,在他的胸口,一把飞刀慢慢刺出皮肤,对准两人。
“他居然只有一个发射口,”丁磊道:“这家伙肯定能像陀螺一样旋转。”
马化腾脑海里浮现出画面,一个飞快旋转的陀螺,把飞刀转得房间里到处都是。
但他的想象很快就被打破了,因为很快,又有一把飞刀从腋下刺出皮肤,接着腿上,手臂上,腰上,都有飞刀刺出。
丁磊嘴角抽动:“这家伙搞不好屁股都可以射飞刀……”
此时我们已经有一个清晰的映射构架,同时有着一个精细描述的映像,读者很容易通过前一个映射过程,想象到后一个映像的画面,并且通过人物对话,引向了更具体的可能性的猜测,那么至此,描述就结束了。
复杂人物关系会在下一章写,本来准备一次讲完,但看起来字数太多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