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9-01-07

2019-01-07

作者: 德虔 | 来源:发表于2019-01-07 08:21 被阅读0次

宙二、約因緣辨(分二科) 洪一、標列

【又於此中有二種果及二種因。二種果者:一、自體果,二、受用境界果。二種因者:一、牽引因,二、生起因。】

  「又於此中有二因緣果」,這是「約因緣辨」,前面「約真俗辨」,沒有我就是屬於真諦;其它的說法都是俗諦,現在「約因緣辨」。「因緣辨」分二科,第一科是標列。

  「又於此中有二種果」,就是在這個十二緣起裡邊有兩種果報,「有二種果及二種因」,二種果是什麼呢?「一、自體果」,就是你這個身體,就是自體果。「二、受用境界果」,你的眼耳鼻舌身意這個果,你這個自體果,就能享受色、聲、香、味、觸、法,這就是受用境界果。「二種因者」,這是什麼因呢?「一牽引因、二生起因」。「牽引因」:就是無明、行,去熏習了識,就有了識種子,識、名色、六入、觸、受這五種種子。五種種子還沒能達到有的程度,沒能達到招感果報的程度,有愛取再去熏習它,它才能達到招感果報的力量,就變成有了。這樣說:由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這是「牽引因」。這個愛、取、有就是「生起因」。這兩個因合起來,就是得了生老死,就是果了。這是「二、生起因」。

洪二、隨釋(分二科) 荒一、二種果(分二科) 日一、自體果

【自體果者:謂於今世諸異熟生六處等法。】

  「自體果者」是什麼呢?這底下解「釋」。前面是「標列」,這底下是解「釋」。

  「謂於今世諸異熟生六處等法」,就是由現在世,「諸異熟生」,你的眼耳鼻舌身意,眼識、耳識乃至意識,是阿賴耶識生出來的。阿賴耶識生出來你的眼耳鼻舌身意,你的「六處等法」,這就是你的自體果。所以真實地說,這個果報是什麼?就是你的一念心,你現在的明了的心,是你果報的主要的一個東西。

日二、受用境界果

【受用境界果者:謂愛非愛業增上所起六觸所生諸受。】

  這第二科解釋「受用境界」。

  「謂愛非愛業增上所起六觸所生諸受」,就是你在過去生存的時候,你造作了一些業力,有的是得可「愛」果報的業力,就愛;有的是得「非愛」的果報的業力。這兩種業力都是有力量的,要有力量才能得果報。這兩種業力,「所起六觸所生諸受」,給你一個眼、耳、鼻、舌、身、意,去接觸色、聲、香、味、觸、法,接觸的時候,你心裡面有感覺,或者感覺苦,或者感覺樂,這就是你的果報,是這樣意思。
荒二、二種因(分二科) 日一、辨體相(分二科) 月一、牽引因(分三科) 盈一、標漸次

【牽引因者:謂於二果發起愚癡,愚癡為先,生福非福及不動行;行能攝受後有之識,令生有芽。】

  這是緣起的六事差別毗缽舍那,六事差別裡邊現在是第六「尋思理」。「牽引因者」,這是第二科「二種因」,第一科是「辨體相」,辨二種因的體相。分二科,第一科是「牽引因」,又分三科,第一科是「標漸次」。

  「牽引因」是什麼意思?「謂於二果發起愚癡」,這是對這二個果,前面是一個自體果,一個受用果。於這二種果發起愚癡,就是這一切的凡夫的眾生,對於這二種果發動了愚癡,就是不明白是苦空無常無我的,那麼就叫做愚癡。「愚癡為先」,凡夫的眾生對於自體果、受用果,生起的這些惑業苦,是以愚癡的迷惑為最先開始的。「生福非福」,因為不明白是無我、無我所的道理,所以他就會生起了種種的行動。「福」就是修學善法;「非福」就是造罪業。「及不動行」,不動行就是修學禪定,色界定、無色界定都屬於不動業。先因為有愚癡的無明,然後去造作罪業,或者是福業,或者是不動業,都是由無明發動出來的。

  「行能攝受後有之識」,不管是福行、非福行、不動行,它都有一種功能,是什麼呢?「攝受後有之識」。這個「攝受」實在就是栽培的意思,栽培了後有的「識」,「後有」是對現在的「有」說的,現在的有,就是現在的色受想行識的生命體,現在的生命以後,繼續有生命的,所以那個後來的生命叫「後有」。後來的生命,主要是有「識」,實在就是果報,這果報裡邊,這識是最主要的。識是從那兒來的?就是前一生的福行、非福行、不動行栽培來的。

  「令生有芽」,果報裡邊當然有識、名色、六處、觸、受這些,這些一開始是屬於種子,由種子又得到愛取的薰習,就變成了有。這個有還不是果報,在這裡說,這個有還不是果報,還是屬於種子。等到這個種子發生作用的時候,它又成就了下一期的果報,那個一開始的時候,就是識,然後名色、六處、觸、受,這個時候就叫做「芽」。這個種子也生了芽,就是業力開始得果報了,叫做「芽」。這幾句話是「標漸次」,就是提出來凡夫由煩惱而造業,由造業而得果報的次第。這是第一科,第二科是「隨難釋」,隨其中不容易明白的地方加以解釋。

盈二、隨難釋

【謂能攝受識種子故,令其展轉攝受後有名色種子、六處種子、觸受種子。為令當來生支想所攝識、名色、六處、觸、受次第生故,今先攝受彼法種子。】

  這以下是解釋前面這一段,解釋這前一段,就是「行能攝受後有之識,令生有芽」,就是這幾句。「謂能攝受識種子故」,就是眾生因為無明,而會發動福業,或者是非福業,或者是不動業,這樣子就攝受了識的種子。就是成就了下一個生命的識的種子,因為下一個生命它還沒有出現,但是先造成它的種子。「令其展轉攝受後有名色種子」,並不單是識的種子,這個業力──福行、非福行、不動行,還使令眾生展轉的成就後有的名色的種子,因為有了識的種子,不會就停留在這裡的,又去栽培名色的種子、「六處」的「種」子(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觸受」的「種子」。觸,你有了六處,就去接觸色聲香味觸法的六種境界,接觸了就會有感受,這個也是先栽培它的種子。

  「為令當來生支想所攝識、名色、六處、觸、受次第生故」,栽培的時候,當然是識為先,有識的種子、名色的種子、六處的種子、觸受的種子,栽培這個種子做什麼呢?為令當來生支想所攝,就是為了使令將來的生命,那個「生支」就是十二有支那個「生支」,「生支」是什麼?生支就是識,識名色那個「識」。為令當來那個生支,這個時候並不是種子了,種子生現行了。那個識支和想所攝的識,生支是識。想是什麼?想是「名」,名色的「名」,名裡面所攝的識。名裡面所攝的識,就是前六識了,前面那個識支裡邊就是阿賴耶識,阿賴耶識也是由種子現行的。「想所攝識」,所攝的識,還有名,這裡面這個名,就是「想所攝識」,為簡別不是那個識支的識,這樣加起來就是名色,「名」就是受想行識,「色」就是眼耳鼻舌身,有識支現行,一開始得果報的時候,先是識支現行,而後有名色支的現行,而最後有六處的現行,也有觸受的現行。「次第生故」,這生起的時候,是有前後的次第的。栽培種子,也是以識為先,但是種子的存在是同時的,但種子現行的時候是有前後的次第,就是所標列,所解釋這個:識、名色、六處、觸、受,次第生故。

  「今先攝受彼法種子」,這個現行的事情,現行的果報沒有出現的時候,眾生的無明和行,先攝受彼果法的種子,就是識、名色、六處、觸、受,成就這些種子。

盈三、結得名

【如是一切名牽引因。】

  這是結束這一段,第三「結得名」。前面從無明開始,和福、非福及不動行,這無明、行,這二個也算在內,加上識、名色、六處、觸、受這五支,就是一共七支,這七支是「牽引因」,遠遠的能牽引未來的生老死,就是這樣意思,所以叫做「牽引因」。
(2019.1.7)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01-0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tsy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