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单位特邀了陕师大新闻学院的刘蒙之教授给我们进行通讯员写作培训,我也有幸聆听了刘教授精彩的讲课,收获颇丰。
刘教授给我们讲了许多写作技巧和心得,也分享了很多他的学术成果,教授一直在寻找最前沿的新闻写作方向,并专访过许多世界级的大记者,出书成册,为业内乃至写作界提供了许多精华和指引。我听得入迷了,当记者,写东西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我甚至被被教授的一句话触动到了,教授说他每天即使再忙,都要抽出至少两个小时的时间用来写作,因为脑子中不管是烟花灿漫亦或是毫无波澜,终究还是要用笔表达出来,写作是思路的整合,更是思想的发散,脑子是感性的,笔头是理性的,在感性和理性之间寻找平衡点是一项需要练习的技能。
我开始神游了,想到了高三那年,繁重的学习压力榨干了我所有的时间,但我还是坚持每天抽出一个小时写日记,一周写周记练笔,一年下来,虽不至于落笔生花,但随便写上几段文字还是能信手拈来。以至于后来的好多年我都受益于当时练出的倚马千言,遗憾的是,工作后的几年里,提起笔的次数竟屈指可数,写出的东西磕绊不说,艰涩生硬。
不禁想问,时间都去哪里了呢?写东西的时间都去哪里了呢?在工作中吗?在孩子身上吗?在手机里吗?在社交网络上吗?我分明看到朋友圈上一心想在日本好好发展的闺蜜早稻田大学毕业了,签到三菱集团工作了。我看到好几年不见的表哥杜克大学博士毕业后跑到南苏丹研究人类学了。我看到爱好摄影的好朋友出了一本摄影著作了,地球的另一端在他的镜头里美的不可方物。我看到跟我一样爱好写作的同学做的公众号已经破万人关注了,他的文章拓展了宽度,更挖掘了深度。而我呢,在某个思绪飞扬的夜晚突然想写点东西了,却半天敲不出一句话来,无奈的合上电脑,宽慰自己,明天再写吧。
我心安理得的睡了,我梦见在日本的闺蜜在学校的时候每天晚上学习到一点才去睡觉,工作后总是办公室最后一个走。我梦见已经30多岁的表哥辞去了优渥的新华社驻外记者的工作,拿出所有积蓄开始读剑桥硕士,读杜克博士,他在南苏丹被晒成黝黑的照片上我险些认不出来了。我梦见好朋友为找好的摄影素材背着重重的摄影设备穿越广漠的无人区时差点殒命,我梦见大学同学下班后的时间竟然全在读书,查资料,写作,学习。
梦醒了,却毫无睡意,我终日所思,竟无须臾之行,我眼慕着别人的大好时光,自己却在蹉跎岁月。所谓今日的忧苦,何尝不是昔年的毫无作为。刘教授尚且每天至少两个小时的时间写作,而我却在笔已生灰中黄粱美梦,可笑,可笑!其实要把握的东西就一样,点滴积累,渐成精品,于繁忙的生活中拿出一点时间为自己所珍惜的事情上拥抱升华,厚聚薄发,让自己的明天,比今天好上那么一点点,哪怕只是一点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