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瓷赏珍
南宋茶叶末釉八棱贯耳瓶(蕉石堂古瓷赏珍之十一)

南宋茶叶末釉八棱贯耳瓶(蕉石堂古瓷赏珍之十一)

作者: 韦弦 | 来源:发表于2018-08-24 06:41 被阅读24次
南宋茶叶末釉八棱贯耳瓶(蕉石堂古瓷赏珍之十一)

南宋茶叶末釉八棱贯耳瓶 (通高30cm)

      瓶呈八棱形。敞口,颈饰对称贯耳,垂腹,圈足。贯耳上下各装饰一条粗弦纹,胎质厚重,通体施釉,釉汁肥厚,釉色浓艳深沉见古,八棱角遍布器身,挺拔稳健,凹凸之间表现力度,体现美感,古朴韵味浓厚。

        茶叶末釉是中国古代铁结晶釉中重要的品种之一,属高温黄釉。以氧化铁为呈色剂,经1200℃至1300℃之间高温还原焰烧制而成。釉面呈失透状,釉色黄绿掺杂似茶叶细末,绿者称茶,黄者称末,古朴清丽,耐人寻味。景德镇陶瓷学院泥釉料专家方豪教授1989年发表的著名学术论文《茶叶末结晶釉主晶相的研究》中表述 "茶叶末是我国最古老的结晶釉之一,茶叶末釉其标准样品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一种棕黑色底或绿黑色底釉中泛现一种错落自然,金光灿烂的黄绿色晶点。茶叶末的烧成难度较大,低温阶段用氧化气氛烧制,到980℃左右以后,若转为还原气氛烧制,则发墨绿色晶点俗称"蠏甲青"。若继续氧化烧成则发黄色晶点俗称"鳝鱼黄"。

      茶叶末釉起源于唐代黑釉,初似为烧黑釉瓷过火而出现的特殊品种,并非有意烧造。明代御器厂所产茶叶末釉,釉色黄润,带黑色或黑褐色斑点,似鳝鱼皮色,称“鳝鱼黄”,清代茶叶末釉制品多为景德镇官窑所烧,传世品中,以雍正和乾隆时期最为多见,并以乾隆时的烧制最为成功。雍正时制品多偏黄,有茶无末,称“鳝鱼黄”,乾隆时则茶末兼有,釉色偏绿者居多,俗称“蟹壳青”、“茶叶末”等,也有的挂古铜锈色,具有青铜器的沉着色调,常被用来仿古铜器,又称“古铜彩”  。                                      清人寂园叟著述的《陶雅》中的这段描述 "茶叶末以滋润,鲜明,活泼,三者为贵矣。茶叶末黄杂绿色。娇娆而不俗。豔於花,美如玉,笵为瓶,最养目。"

        此南宋八棱贯耳瓶老化典型特征十分明显,器形中规中矩,釉色沉稳内敛,是茶叶末釉目前所见的较早的具有代表性的实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南宋茶叶末釉八棱贯耳瓶(蕉石堂古瓷赏珍之十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twv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