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自幼年都喜欢听故事,听长辈的神话传说,童话故事等。
故事是人类自古以来最受欢迎的一种题材。只是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传播载体。
西方的荷马史诗,我们的民间说书,我小时还听过算命先生说书,至今记得那场景。这些都是故事,故事能让我们快速记住一个人或一件事,也能更好地传播被很多人知晓,故事的植入感强,更容易入心,也就是能与读者产生共鸣。
我是从写故事开始,主要是写人物故事,也采访写了一些人。故事非常适合我们新人,就是把一件事说清楚,我们既然写这个人物,那他多少会有所亮点,有他自己的特点。这个人物是励志,还是坚强,品格伟大,还是乐于助人等,找到这个人物身上的亮点,以一个小点切入,展开一篇人物故事文。
我写过《菜市场卖面条年入20万+的夫妇》,《卖早餐的老乡》、《开黄焖鸡米饭的闺蜜》、《卖油漆的朋友》、《身边的快递员小哥》,《从月薪2千到年入50万+的表哥》,《开花甲店的温州人》 如此种种。
这些都是我自己的了解的人和事,素材都是现成的,他们就在我身边,可感可触。也不需要太高的写作技巧。我写的都是真人真事,更能与同样出身底层的人产生共鸣和同理心。
张爱玲曾说,最好的素材就是自己最熟知的素材。她的很多作品都是她从小听来,不过她有移花接木,经过艺术加工罢了。
我写的这类人物故事,就是纪实故事,也就是非虚构故事。
我是当作人物传记故事写的,把一个人的成长中值得记录的都写下来了,这样的故事你们应该都很会写,而且我所写的这些人物,主人公看后都很感动,觉得我写得很认真用心。
当年就是我写了这么多人物成长故事 ,能有幸被平台顺利签约,当时的签约作者含金量还是非常高,还配有专属经纪人,也让我获得了第一批种子读者和小圈子里的个人品牌。
我相当于选择了一条细分领域,写的都是平民人物故事,是非常接地气,也是在整个平台来说是很有特点的,阳春白雪已经有人写了,故事小说,散文,书评等题材都已经有签约作者了,我通过写身边的人物故事成了我的个人标签,关注身边的最底层普通人。
我还写过《那年,我曾和劳改犯一起工作》得到了平台的大力推荐,被好几个公众号转载过。这篇写的是我个人经历真实故事 ,贵在真实,贵在有特点,不是每个写作者都有这种经历的,有这经历的他未必愿意写,其实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值得书写的素材故事。
我写人物故事,习惯把这个人的成就结果写在最前面,再来进行倒叙,这样好让读者从标题和开头就能被吸引持续看下去。
比如我第一本书里有篇《27岁的她放弃了大学教师职位,只为过上诗意人生》。开头说她就写了3本书,从标题到开头和相关图片每一样都是为了让读者持续看下去。
我们内容人有个词叫“读完率”我们所写的文章读完率如何,打开率如何。
新人作者写人物故事最容易点,像有的职业接触到的人物奇葩故事更多,如:警察, 律师,记者,医生等,他们每天遇见的人物故事特别多。
如果你不是这些职业,你有朋友从事相关的工作,你可以去采访他们,这都是极好的二手素材,这类素材本身就是最好的故事,只要稍微用文字组织下就可以了,把你看到听到的,采访的事情描述出来就好,对创作技巧要求稍微会低一点。
所以说故事文是最适合新人的写作方式。像现在的一些大号观点文,这对作者还是有一定的门槛,如《洞见》《有书》《十点读书》等,这类文还是比较有挑战,作者要有自己的深度观点,有自己的想法,这比较考验读者的知识储备量,能否有深刻的思想。
大家就先写自己最熟悉的人物,再去尝试采访人物故事,在创作的过程中不断提高驾驭文字的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