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越发达,我们越孤单?
准备聊几个话题:
1.技术让我们的关系更加亲密了么?
2.人工智能是否能够满足我们情感,心里,生理的需求?假如到了这么一天,我们又该如何对待人工智能?
3."永久在线"是否能够解决我们内心中的孤单?
4.虚拟空间的第二人生是否就是我们迫切想要的生活?
5.科技的便利为什么让我们陷入焦虑之中?
6.科技如此方便,为什么我们还是怀念面对面的友谊?
7.文字是否能够代替语音?我们不在需要打电话?
1. 技术让我们的关系更加密切了么?
技术解放了我们的生产力,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联系更加的便利,但是在技术发展的今天,我们逐渐的陷入到了新型的孤单中。我们的关系也随着技术的发展,从亲密变得疏远。
技术发展,让我们交流的方式,从书信变成了电报,电话,互联网。每一次技术的革新,都带来的是成本降低和效率增高,交流的成本也就变得越来越廉价,而效率变得越来越高。每时每刻我们都像一个永不离线的”接收器“,接收消息,发送消息,久而久之,我们就变成了一个生存在互联上的人,不眠不休,实时在线。
互联网在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交流如此廉价的同时,为什么我们会时常的感觉孤单?其实说起来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从肢体语言,这其中包括身体的各个部位,通过特定的组合方式呈现出的一种行为,旨在被告知者能够通过对方的行为了解到对方确切的含义。随后,语言的发展使得描述事物发生变化更加的准确,也更加的可控。语言包含了声音,音调,再加上肢体语言,被告知者将获得更加多的信息,结论也就更加的准确;同时,告知者在表达的同时,会流露出感情,这种感情被被告着获取之后,更容易在特定的环境中产生共鸣。虽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互联网上用了很多的方法,例如:Emoj表情,表情包,小视频等。这些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气氛问题,并没有解决很多的情感问题,这与面对面的交谈带来的效果还是相差甚远。
另一方面:互联网的低成本,高效率,降低了交流的成本。成本的降低,带来很大程度上交流内容的流失,使得交流的内容逐渐的空洞。渐渐的,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互联网是大势所趋,拥抱技术带来便利性的同时,如何维护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也是我们亟待思考的事情。当我们遇到挫折,遇到人生的变故的时候,你是否脑海中已经有了一个合适的人选,能够亲诉愁肠?如果你想了好久,发现并没有合适的人选,你是否也要考虑一下,自己已经变成了互联网中的一座孤岛了呢?
— by 东来东往
2. 细思极恐的人工智能
第一条:被低估了的科技发展速度。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蒸汽时代,蒸汽技术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电气时代,电力技术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20世纪后半期,科技时代,信息技术革命。
人类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周期越来越越短,从一个世纪到半个世纪,再到20-30年;被误以为的斜线增长的趋势实际上是指数增长的趋势, 这导致了我们低估了科技增长的真是速度。
是什么影响到了我们对技术发展速度的判断?
我们思考历史处于一种线性的思维。历史发展指数曲线的平缓增长期,非常的接近于一条平缓上升的直线,但是指数曲线真正的威力在于随着时间的积累,发展速度会越来越快,甚至无限的逼近一条垂直的竖线,也就是说,人类的生产力趋近于无限大。我们的思维被几千年,上万年人类发展的缓慢进程所蒙蔽。
我们被近期的历史所蒙蔽。如果把指数曲线按照时间间隔截取一部分,我们可以看到,是一条条斜率不一样的直线。我们会被近几十年的发展所蒙蔽,感觉未来的发展速度也是如此。重点是,我们以后的发展速度处在一种不可预测的指数曲线上,究竟有多快,很难预测。
我们被个人经验所蒙蔽。不同的个人经验,也对未来的发展有自己的见解;如果一个普通人,我们会认为我们可能活不到100岁,但是一个相关医学类专家可能对我们未来是否能够活到150岁,甚至是200岁,有很大的信心。
科学的发展速度超出我们的想象,我们正处于第四次工业工业革命的开端,人工智能作为本次工业革命核心内容,一旦突破,后续的发展速度会越来越快,那么我们距离“强人工智能”、“超人工智能”就已经不远了,具体什么是“强人工智能”、“超人工智能”,我们下次聊。下次聊聊到底什么是人工智能,我们离他还有多远?
— by 东来东往
第二条:说起人工智能,我们想到的是什么?
说起机器人,我们能说的太多,例如:《机器人总动员》中清扫型机器人瓦力,《终结者》中的施瓦辛格扮演的机器人,《星球大战》 中,C-3PO/R2-D2型号机器人等等。还有阿西莫夫的科幻小说《银河帝国》、《基地》系列等,阿西莫夫在小说中塑造的机器人三定律也是深入人心:
第一定律:机器人不得伤害人,或任人受到伤害而无所作为;
第二定律:机器人应服从人的一切命令,但命令与第一定律相抵触时例外;
第三定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的存在,但不得与第一、第二定律相抵触。
电影,科幻小说中的机器人,拥有了人一样的思维,逻辑,感情和判断力。但是看看我们现实中的机器人,你是不是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扫地机器人,被一只棉拖鞋卡住无法自拔,直到所有的电都被耗尽;语音控制机器人Siri只会说“我不知道你在说些什么(男声或者女声)?”;装配机器人只会不断的重复一个动作,直到你关闭电源为止。这么看来,我们离“强人工智能”还差之千里,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只是我们现在能够见到的,能够使用的也大部分就是“弱人工智能”。那么就说说机器人段位的问题,机器人按照能力,可以分三个段位:
弱人工智能Artificial Narrow Intelligence (ANI):弱人工智能指一些用来做单一的任务的机器人,例如:扫地机器人,Siri(语音控制),甚至是火遍全球的谷歌AlphaGo机器人也是弱人工智能。弱人工机智能显著的特点就是,它只能做好设定的事情,所需要处理的方法必须要存在于它的存储设备中,全靠人工设定工作流程。
强人工智能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 (AGI): 强人工智能,这种智能更加类似于人类,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学习能力,行为以及情感等。
超人工智能Artificial Superintelligence (ASI):超人工智能,顾名思义,这种智能体比人类有更加优越的能力,其中包括思考、计划、解决问题、抽象思维、理解复杂理念、快速学习和从经验中学习等。
我们现在的生活环境中,充满了弱人工智能。我们听歌的每日推荐、我们手机中的智能语音控制(例如:Siri)、 汽车的防抱死系统、扫地机器人、电商推荐、垃圾邮件过滤器等等。人工智能的存在方式不仅仅存在于钢铁的躯壳中,他也存在于互联网上,存在于每一个有运算能力的设备上。这些弱人工智能就如同我们的“奴隶”一样,无休止的干活,任劳任怨。这些弱人工智能也不会威胁到我们的生存状态,即使是程序的Bug,或者是逻辑的错误,也只是影响到局部的功能。
弱人工智能是强人工智能道路上的垫脚石,每一个弱人工智能都相当于潜伏在软泥中的有机物质甚至是单细胞生物,突然在环境中的作用中形成了更加复杂的机体(强人工智能)。
— by 东来东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