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了一天,拉着几位同事奔赴集训的基地给学生进行集体培训学习。
期间接到学生家长的抱怨,意思是对于孩子的消费要求没有满足,孩子非常生气,家长也很生气,最后这个怒火开始往老师身上宣泄,为什么要让孩子产生和学生攀比的心态呢,老师从中间想得到什么好处呢?
面对这样有了问题把问题往外延伸寻找发泄出口的家长,我也只能调整方向,以问题的症结为导向,顺藤摸瓜找出学生的需要反馈给家长,至于家长是否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也只能帮到这里了。
同样作为家长,我在理解其对自己无能为力的挫败感的心情时,也在时时提醒自己,你的语言里藏着思想与格局。
看不见而又清晰存在的思想和格局。
想起儿子放假前的一件事情。
中午突然接到班主任发来的微信图片,一个同学的胳膊上一个红色的伤痕,紧接着是同学的语音,大意是,*妈妈你好,我被*拧了胳膊。
刚好在儿子学校附近,我立马赶往学校。电话让准备去接送站吃午饭的儿子出来,看到我气势汹汹的样子,儿子也是一股杀气。
挑衅的语气说,打架了,就这样。
我收敛自己的情绪,安抚儿子,我相信你受委屈了。
儿子果然柔软了,滔滔不绝起来,我的脖子胸前被他抓破,而且我的眼睛被他划破,你看。果然儿子的疤痕非常严重。
可是为什么老是听从对方,而不听你的解释呢?
带儿子附近饭店吃饭的时候问他,儿子说,他恶人先告状啊!
还有呢?
儿子回答不上来。
我提醒儿子,你听他给妈妈发的语音,是不是语速缓慢,很委屈的样子。而你表达的时候会怎样?
高声嚷嚷,很生气?
老师喜欢听哪一种呢?
当然不愿意听我说了。
还有呢,你一直在老师心目中是怎样的?
调皮,不听话,不是好学生。
老师已经把你固化在脑海中了。
回头我给班主任发了很长的微信,首先从自我解剖开始,每次听到儿子的事情,我首先会给自己的孩子贴标签,想到都是孩子的错,我没有教育好他。可是这次,我发现孩子有委屈,不善于表达的孩子已经认为没人信任他,于是他更加生气,用无所谓或者用对抗来宣泄自己。
班主任赶紧回了信息,有要说找对方孩子来对质。我告诉她这件事情不重要了,孩子之间的打闹很正常,我要做的是不给自己的孩子贴标签,以后要有耐心地引导孩子好好表达自己。
同时我也告诉老师我会和家长联系沟通此事,请老师放心,对方接孩子的老人家不会给您添麻烦了。
我选择抱抱儿子,告诉他妈妈很心疼他也知道他的委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