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场烽火狼烟,一次次改朝换代,全部封进了文化的檀香木里。但是突然,像被秋天的凉水浇了一般,我们看到一排排书柜的后面,站着一个脸色苍白、身体衰弱的男人——司马迁
001 一副目光和一把凿子
司马迁的目光
有一副目光,在中国文化史上,成了整个民族数千年的共同目光,那就是司马迁的目光。
司马迁的著作《史记》,成了以后全部“二十四”史的“母本”,代代延续。
汉王朝拥有司马迁,又残害了司马迁,不管汉武帝做了多少大好事,残害司马迁也是一件永远翻不了案的大坏事。
司马迁因为一番温和的言论竟遭受了人类最屈辱的阉割之刑,他没有自尽,只因无法放弃编写《史记》这个最伟大的工程,这里面蕴藏着巨大的、难以估量的人格力量。
张骞的凿子
汉武帝为了借助外力一起对付匈奴,希望中国与域外沟通。他派出的使者张骞,担负的任务很多,但历史承认,他最终还是文化使者。
史书记载,他派张骞“通西域”这件事,被称为“凿通”西域。请注意,是“凿通”而不是“打通”,汉武帝对于他所不了解的西域,放下了刀剑,拿起了凿子。
这种和平主义的思路,带来了和平主义的结果,现在全世界都知道了,叫“丝绸之路”。
汉武帝有能力远征他国而不远征,这使他与世界上其他帝国的君主划出了明显的界线。正是这种传统,验证了中国文化的一大本性,那就是“非侵略本性”。
002 后英雄时代
大帝国的文化,并不是文化的最佳状态,它还缺少一个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大创造。汉王朝历时四百多年,于二二O年灭亡,从此中国历史又进入了一个历时近四百年的大分裂、大动荡的时代,奇怪的是,文化创造的勃勃生机又出现了。
汉王朝灭亡之后,出现了三国对峙的遍地战火。战火中,没想到却出现了一个一流的文学家——曹操,可惜,中国读者熟知的是一个被军事阴谋缠住的曹操。
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直在沿用曹操所创造的语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些文学语句都是曹操创造的。
在曹操身边,新的一代出现了。阮籍、嵇康这两个人所代表的时代,作者称之为“后英雄时代”,包括整个秦汉王朝之后,这是一个真正的乱世。
在沉重的杀气下,站出来一群重新思考天地、事事特立独行的年轻人,后人称之为“魏晋名士”,代表者就是阮籍、嵇康。
他们对中国文化非常重要,他们在生活方式、精神价值和集体人格三个方面,都做出了非同凡响的更新和重建。
003 阮籍
当年曹操身边有一个深受重用的书记官叫阮瑀,生了个儿子叫阮籍。曹操去世时,阮籍正好十岁。
阮籍非常有才华,每一个新上任的统治者都会对他发出邀请,他对官场的态度很有趣,他的态度是游戏官场。
有一次,司马昭在闲聊时让他出任东平太守,他也没怎么推托,就骑上一头驴,到东平上任去了。他到东平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把官衙里边的墙壁拆掉,改成“开放式办公”,这样一来,官员们互相监督,沟通便利,效率提高。接着他又精简了法令,使社会风气为之一正。做完这点事他就回去了,只花了十来天。阮籍一生,正儿八经地上班,也就是这十几天。
为了这次短促的上班,四百多年后的李白还专门写了一首诗来歌颂:
阮籍为太守,骑驴上东平。
剖竹十日间,一朝风化清。
李白一生很少佩服什么人,很显然,阮籍让他佩服了。因为他骑驴上班,十来天就解决了全部问题。
真正的文化大手笔,第一特征就是干净,就像阮籍做官,李白写诗。
004 嵇康
嵇康是在曹操去世后三四年出生的,是曹操的一个曾孙女婿。
他是一位大音乐家,不仅是音乐实践家,而且是音乐理论家,他有一部重要的音乐理论著作《声无哀乐论》,是中国音乐理论史上的扛鼎之作。他认为真正的大音乐是天地之音、自然之音、元气之音,是自然之物,与悲哀和快乐无关。
但是,这位大音乐家的日常事务,居然是打铁。他到洛阳郊外开了铁匠铺,每天在大树下打铁。他给别人打铁不收钱,如果有人拿点儿酒来作为酬劳,他就会非常高兴,立即在铁匠铺里拉着别人开怀痛饮。
他还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美男子。魏晋名士,除了那位“永远的中国第一美男子”潘岳,大多都相貌堂堂,而嵇康已经到了“龙章凤姿”的地步。谁也无法想象,这位帅到了极点的铁匠,居然是一位千年难遇的大音乐家、大艺术家、大哲学家。
一天,一支豪华车队来到铁匠铺前,车队的主人叫钟会,是一位受朝廷宠信的年轻学者,一直崇拜嵇康,带了一大批人前来拜访。但嵇康不喜欢这么豪华的排场,只扫了他们一眼继续打铁,钟会尴尬地回去了。
这以后,嵇康遇到一件让他生气的事。一个哥哥企图占有弟弟的妻子,就向官府反告弟弟“不孝”,“不孝”在当时是死罪。嵇康认识这兄弟俩,知道事情的原委,便怒斥哥哥并宣布绝交。这一来他也因为“不孝罪的同党”被捕。
司马昭要杀害嵇康这么一位名人,毕竟有点儿犹豫,但是先前那个被冷落在铁铺边的钟会,说了一句小话递到他的耳边:“您现在统治天下已经没有什么可担忧的了,只需稍稍提防嵇康这样的傲世名士。”于是,司马昭下令判嵇康死刑,立即执行。
嵇康临刑前要求弹一遍《广陵散》,并说《广陵散》于今绝矣。刑场上一片寂静,神秘的琴声铺天盖地。弹毕,从容赴死。
这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绝响,也是全人类最动人、最美丽的死亡仪式。
005 行迹所在
为什么要用这么长的篇幅讲阮籍和嵇康?因为他们所代表的魏晋时代太珍贵了,但在中国历史上每次文化复古的浪潮中却很少被提及。提到最多的,总是缺少生命魅力的教条和诗文。
阮籍、嵇康被后代冷落或删除是有原因的,因为他们太高尚、太艰深、太奇特,很难被读解,而且他们也没有以流派的方式将自己的文化传之后代。
但是细研中国文化史就会发现,不管什么时代,只要是真正的文化精英,只要真正触碰到魏晋,就再也不能放下,就像四百多年后的李白崇拜阮籍一样。
这批颜值惊人的魏晋名士,喜欢远离官场和闹市,躲到自然的怀抱里喝酒吟啸,他们的审美眼光极高,他们最喜欢去的地方是哪里呢?经过作者考证,是在河南焦作云台山。
大家有空可以去一次云台山,去了就知道魏晋名士一定会喜欢这样的地方。
魏晋名士的行为缺少社会气场,虽然局部地”改写“了中国文化,但这种”改写“,在于长远,在于素质,而不是实实在在左右了当时的文化走向。他们实行了一次凄美的冲击,凄美得让历史永久难忘,但在当时,人们很快就遗忘了。
读余秋雨《中国文化课》(014~01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