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起,我们懵懵懂懂地开始了“新父母体验课堂”的探索,一路上风风雨雨,一步步跌跌撞撞,经历三年多的摸爬滚打,我校的家校合作共育才逐渐小有进步,同时也进入了瓶颈期。在这最艰难的时刻,我刚好遇到了南京中美教育论坛,刚好遇见了新教育年会,两者主题都是家校合作共育。于是,在火炉城市南京,在美丽的栖霞区,开启了一段火热的学习之旅。接下来我从以下几点谈谈自己的粗浅体会和些许感悟。
一、定位先于一切
做任何事情,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没有站对立场,再累也是瞎忙。家校合作共育工作更是如此。 那么问题来了,学校和教师究竟该如何定位呢? 我们毕竟受过专门的教育,毕竟比家长更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如何提高分数,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高高在上、指手画脚的理由。我们应当成为新父母的陪伴者、倾听者,成为家庭教育的指导者、引领者,成为家校合作共育活动的组织者、助推者,成为和谐亲子关系和良好家庭教育的示范者、解读者,成为书香校园和书香家庭的榜样、楷模……我们不仅应当成为父母老师委员会的排头兵和智囊团,而且应当成为这个团队的观察者和研究者,更应当成为团队中最迷茫、最后进父母的陪伴者与支持者……最糟糕的定位,是让父母都来支持和帮助我们,共同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这一点虽然是每一位老师想要的结果,但是其实比较容易实现,因为它是家校合作共育工作最低级的赠品。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观,那就是先育人,再育才。所以作为略同教育常识的学校一方,应该格局更大,着眼更远,立意更高,思路更宽,才有可能效果更好。
二、理念引领方法
家校合作共育工作中常见的尴尬是,只索取浅层次的答案,而不探究深层次的根源。其实这是道与术的问题。如果不能引领新父母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那么家校共育比较好的效果,顶多是照葫芦画瓢或者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熟能生巧、举一反三恐怕就比较难达到了,更别说灵活运用、现场生成个性化的教育方法了。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让我想起在中美教育论坛上,原籍江苏海门的双胞胎兄弟,他们俩在舞台上侃侃而谈,母亲安静的坐在舞台旁边微笑凝听。当羡慕不已的观众终于忍不住向这位母亲索取家庭教育的真经,母亲似乎答非所问,似乎没有解答大家的问题。这中间或许有中美两种文化与价值观的差异,但更多地折射出中国家庭教育的悲哀。 我们过于功利,我们只要结果,我们忘记了公民意识,忘记了人文情怀,忘记了艺术素养,忘记了天马行空,忘记了自由独立,忘记了分数以外的很多宝贵的东西,忘记了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反过来讲,只有我们的孩子成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有用之才,我们的教育才是有意义的!所以,我们首先要明确:我们要培养怎样的孩子,然后我们就会知道他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继而我们才会知道家校共育工作该怎样深入开展。
三、教育植根文化
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学校教育,是面向全体的、一刀切的教育。它有很多优点,也是目前中国国情的需要。但是,它不能很好地实施因材施教,不能很好地关注每一个学生。家庭是一个非常个性化的场所,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良好的家庭教育无疑能够弥补学校教育面向全体的不足。家庭教育是面向个体的教育,家庭教育是基于家庭个性文化特征的教育,家庭是每一个孩子天然的能量源和生命场,父母的爱是孩子力量的源泉。然而家庭教育的现状并不乐观。作为学校,作为教师,在家校合作共育过程中如何引领父母进行科学而有效家庭教育呢?这非常需要深厚的功底,也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那就是快速有效地提高学校和教师指导家庭教育的能力。家校合作共育工作越有效,家庭教育越成功,学校教育就会事半功倍,卓有成效。
四、基于体验的行动研究
新教育人都知道,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请教育倡导新教师新孩子新父母新学校在共读、共写、共演、共同体验、共同行动中共同编织生命故事,共同书写生命传奇。换言之,新教育也是基于体验的行动研究。家校合作共育是新教育的十大行动之一,它更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父母的共同体验、共同参与、共同分享、共同探究,只有这样才能共同提高。没有父母体验和参与的家校合作共育,只是隔靴挠痒;不能对家庭教育真实案例进行科学分析和有效指导,也终将使家校共育穷途末路。家校双方都参与,都体验,都行动,都研究,才能有收获,同进步,共发展,齐飞翔。
五、基于真情的智慧引领
当了24年老师,开了无数场家长会,这两年也组织了数十场新父母体验课堂和新父母学校的活动,我在问自己:家长会和家校合作共育到底有什么不同?很多时候,家长会都是单向的,家长在会议上也是没有发言权的,只是听众,是受教者。讲台上的老师,也只是信息传递者、发号施令者,通报成绩,安排任务,例行公事,没有投入过多的感情,甚至连真正的互动都很难得。会议上可能批评得多,表扬得少,家长大都匆匆赶来,静静地听,然后匆匆离开。有时候老师也会打电话请家长来,但一般不是分享好消息,这被大家称为“叫家长”。久而久之,大家害怕去学校,害怕见老师,这是历史积淀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家校合作共育的有效开展。所以,学校、教师要拿出真情,真诚对待每一位父母,和父母建立平等、友好、和谐的关系;看到每一个孩子,同时能够看到ta背后的父母和家庭,多一些真诚关爱、悲天悯人,少一些自以为是、冷言相向。只有在和谐的家校关系、师生关系中,教师的智慧才能得到最大的彰显。不信,就看看年会上那些优秀的智慧校长、榜样教师,他们哪一个不是怀着“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的虔诚、情怀、信念与大爱,一步步朝向家校合作共育的明亮那方呢?
六、基于信任的协作共赢。
在中美教育论坛上,我们为美国教师对家庭教育工作的帮助指导拍手称快,我们羡慕他们社区牵头和社会帮扶的助推系统,我们更为年会现场上那些在家校共育工作中崭露头角的裸奔者们而欣喜、骄傲和心生钦佩!我心目中理想的家校合作共育是:社会牵头,学校助推,教师帮扶,父母参与,然现实中是这样的情况:学校牵头,教师践行,社会助推,父母参与。其实也不错,这说明政府和社会无限相信学校和老师的潜能,同时我们学校也有更多的独立自主权,可以根据父母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组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有效的帮扶与指导。 随着家校合作共育工作的不断推进,父母对学校教育的了解度、对学校工作的参与度、对家庭教育的熟稔度等的逐渐提高与深入,家庭、学校、社会的互信度越来越高, 家校合作共育的土壤越来越肥沃,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明天将会越来越美好!
近期,我一直在观看《将改革进行到底》。其实,家校合作共育何尝不是一场浩浩荡荡的改革呢?在这场改革大潮来临之际,我刚好遇见了以“家校合作共育”为主题的中美教育论坛和新教育年会,从此,有了抓手,有了目标,有了方向,更有了信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