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
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
这是近来刷爆朋友圈的一首《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由高晓松作词作曲,许巍演唱 ,当然也引起一场辩论的大思潮:现实苟且面前,还要不要诗和远方?
1.
看着武侠剧中的行侠仗义,肝胆赤诚偶尔热血。憧憬着背包客眼中说走就走,了无挂念的四处流浪。那些不曾触及的江湖,都是你心里的诗和远方。
可现实是,你仍然没有那份勇敢和决绝,背上包去浪迹天涯,放不下,或是没准备好。
卡里可怜的余额令人恐慌,万一饿死在他乡?一路上江湖险恶,被歹人盯上,岂不白白命丧?归来后千金散去,看遍世俗眼光……
不去坚持的理由很多,当所有的沉重积压,始终迈不出那一小步。
但,这世上总有一些人按着你曾设想过的人生在活着,既可朝九晚五,又可浪迹天涯。
大冰算一个。
他的身份不只是舞台上光鲜亮丽的主持人,我更欣赏他的多面人生。
流浪歌手,没有盘缠的时候,在街上卖唱,有江湖技能却也可填饱肚子。民谣酒吧的掌柜,在丽江小城里看着人来人往,三五好友弹唱,就着烈酒勾勒文艺生活。也当过业余银匠,皮匠,有门混饭吃的手艺。年过不惑,终于落笔纸上,所有遇见皆为故事,深刻而不做作,江湖味儿浓。
原来真的有人去实现了诗和远方,故事与酒。
2.
曾经看安徽卫视《势不可挡》节目时,一位拾荒歌者的追梦故事仍记忆犹新。
一个留长发如魏晋隐士,穿着旧旧土色毛衫,宽大得装起风来的裤子和白色运动鞋的中年男人,表情从容安静地站在万众瞩目的舞台,仿佛他并不属于这个浮躁繁华的大时代。
他叫符凡迪,他记不得自己的年龄,也不知道他的未来在哪儿,只是徘徊在城市里一个个垃圾车旁靠拾荒维生,以天为幕以地为席,就这样日夜流浪。
他生活在如此不寻常的苟且里,但仍有诗和远方的憧憬。
在深圳这个大都市里,他出于没有任何户口信息,找不到工作,受到城市的极大排斥,但他喜欢音乐和看书,时常在图书馆里扎守,和路边的残疾朋友们一起卖唱吃饭。
终于,来到这个光彩夺目的舞台,以一首《朋友别哭》震慑全场。
他说,这世上有很多美丽的东西,他也想成为其中的一部分。他说,一个人也许改变不了自己的过去,但是可以让未来更加美好。
正如王尔德所说,我们生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仰望星空的权利。
3.
听过这样一个小故事,同是一个村庄里的两个人,一个选择外出漂泊,体验不同的世界,另一个安然于平乐山野,自给自足。
漂泊的人在外兢兢业业,敢闯敢拼,数年过去,打下一片家业,身心却已疲累于商海混战,选择回归自然,独舟垂钓。
两人偶见,另一人戏谑,兜兜转转,你不也是和我一样么?
此人先是笑而不语,接着意味深长:我们一样的归宿,可我看遍了外面的纷纷扰扰,精彩绚丽,选择安然,你却只有安然,没有丰富。
是啊!比起苟且于世俗的安稳里,不如放手追逐心中的诗与远方。
诗和远方,大概是情怀的极致表现,文艺青年的终极憧憬,但处在当下现实的苟且里,渺小的不过是无病呻吟的叹息,但这份对生活的美好愿景不可泯灭。
当然,生活的苟且不是违反道德,降低底线地去消费自己,诗和远方也不是消极避世,退隐山林的不问世事,而是即使当下艰难困苦,仍心怀美好,一路高歌向前!
但愿生活苟且之时,仍不忘诗与远方的憧憬!
4.
也许,每个人生来都是一块天然的玉石,无可挑剔,慢慢的,经过现实的打磨,越来越圆润,有形,可却唯独少了生活的意蕴。
那时候,我们天真的说着自己的想象,我长大要去哪里,我喜欢去做些什么,我好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说着这些的时候,眼神里发光,坚定美好的像阳春里的泉水,涓涓而淌,恣意欢畅。
刚看到朋友圈里一位好友的动态如此:一年又一年,学着不冷不热的专业,两年已逝,每次拎着行李箱都没有方向感,我的前(钱)途在哪儿?在哪儿?
说着好多人的心声,看似安定忙碌,却无所事事的茫然。
年后和几位旧友长聊,谈不远不近的生活,感情。他们也透露着茫然,坚定也有,却在少数。
考研还是工作?考公务员还是创业?怎样才更有保障?我们的脑子里总会冒出一串串从未提及的现实考量,这是成长带来的忧虑。
此时,诗和远方成为文艺青年口里的无病呻吟,不愿提起,却还隐隐回忆。
我们是成为了打磨过后的玉器,却也失掉了最初的质朴纯洁。
多希望我们还敢提及那些年少时的想象,说一句:你看,我还一直没忘诗与远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