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自下而上

自下而上

作者: 韧性小丸纸 | 来源:发表于2020-08-14 21:56 被阅读0次

    万物进化简史——自下而上的演变通论

    我们都知道,全球大部分国家地区法律上都是一夫一妻制。那么究竟为什么一夫一妻制会取代其他婚姻制度成为主流?因为一夫一妻制是自上而下根植于我们的思想和教育中,从而流传下来的传统,还是因为从生物学的角度上来讲一夫一妻更有利于人类的繁衍和进化,因而自下而上逐渐演变成现在的样子呢?

    英国科学家,商界人士,上议院议员,著名的科普作家马特·里德利,在《自下而上》里就对这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事实上,《自下而上》这部万物进化史涉及的主题不仅包括了文化中婚姻制度的演变,还涵盖了宇宙、道德、生命基因、经济、技术、政府、宗教、互联网等众多方面。为什么反对同性恋在西方世界越来越不可接受,而反对恋童癖,则日复一日地具有了道德上的强制性?为什么计划经济难以战胜市场经济?为什么中国的改革开放能成功,而很多国家的改革却陷入了停滞?为什么区块链技术会带来爆发式的金融革命,其他的制度设计却不能?

    作者马特·里德利旁征博引,采用大量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告诉我们:演变是理解人类世界和自然世界如何变化的最佳途径,具有极深远的意义。它不仅仅局限于遗传系统,还能解释几乎所有的人类文化改变方式:从道德到技术,从金钱到宗教。人类文化的发展,是渐进的、增量的、无预定方向的、自然发生的,并受种种竞争理念自然选择的推动。对出乎意料的变化,人类往往是承受者而非肇事者。

    下面,我们挑选几个主题,从生命、基因、文化、经济等方面来打开这个演变的世界。

    生命与基因的演变

    关于生命的起源和演变,过去一直有争论,生命究竟是由上帝或者其他神秘力量所创造的,还是自发演变而来的。600年前的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17世纪的常识“大主教”约翰·洛克,都言之凿凿、不容驳斥地支持上帝的存在。1802年,威廉·佩利在《自然神学》提出了生物设计存在目的的观点,以上帝创造一切来解释心智的产生过程。

    佩利的书传世之后的1859年,查尔斯·达尔文出版的《物种起源》给出了一个意义深远又具有毁灭性的答案:生物演化是通过自然选择而来。达尔文解释的美妙之处在于,自然选择能召唤起比任何设计师都更强大的力量。

    但在达尔文看来眼睛的进化的确是一道难题,他坦诚眼睛及其各种独特的设计似乎难以用自然选择来解释。

    值得庆幸的是,DNA的发现使生物学进入数字化阶段,为渐进式演变提供了毫不含糊的直接证据:生命的根源就是简单的细胞。而眼睛演变的每一个阶段都可以从基因的科学语言里直接读取。达尔文的眼睛之谜一样得到了如此全面而实证的解决。

    基因学的日益发展,也让我们逐渐看清楚生命的演变。人的身体里有10万亿个细胞,每个细胞随时都在转录着数千个基因,这个过程涉及几百种蛋白质以特定方式聚合到一起,为数百万碱基对催化数十种化学反应。人并不存在主控基因,整场大戏不光是通过演变一环一环自然出现的,而且还以完全民主的方式运行。每个基因都只扮演了小小的角色,没有基因领会整套计划。然而,这种重重叠叠的精确互动,却带来了在复杂性与秩序性上无可匹敌的自发设计。基因组(序列)就是无须任何管理也能出现秩序和复杂性的有力证据。这就是自下而上的生命与基因的演变。

    文化的演变

    作者通过对语言、人类革命、婚姻、城市、机构制度等方面的演变描述,指出我们的文化是渐进的、无指向的、突变的、不可阻挡的、组合的、有选择性的,在某些模糊的意义上,也是进步的。我们来简单聊聊前面说过的婚姻的演变问题。

    作者认为,婚姻制度并没有经过精心设计,它在不断演变,并具有经济和生态上的意义。

    根据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研究,狩猎采集社会主要采用一夫一妻制。但10000年前,农耕降临,有权力的男性能够积累资源,从古埃及到印加帝国,从西非洲的农耕文化到中亚的游牧社会,一夫多妻制成为常态,无关本能。为了让地位低的男性得到满足,允许一夫多妻大范围存在的社会,邻居之间往往非常暴力。财富是流动的,从亚洲到阿拉伯的游牧民族,不光要经历周期性的暴力,更不断侵扰欧洲、印度和非洲,杀死男性,掠夺女性。它是一组选择条件带来的自适应演变结果。

    然而,在一些定居文明里,贸易城市逐渐发展出来,带来了一种忠贞于一夫一妻婚姻制的全新选择的压力。这种朝着一夫一妻制的转变,也是基督教早期传道的一大主题。近古时代一夫一妻制的重新出现,胜利者是那些出身高贵的女性以及大量社会地位低下的男性。

    尽管在贯穿整个黑暗时代、中世纪和近现代历史的贵族阶层一夫多妻制并未完全消失,随着商人阶层的崛起,19世纪一夫一妻制最终征服了贵族。

    后来,伴随着福利国家的崛起,到20世纪末,一夫一妻制又逐渐解体了,因为经济开始独立的许多女性认为一夫一妻制是对自己的契约奴役,没有它,女性也能过活,因此某些领域放弃了婚姻,靠来来往往的异性来维持。

    毫无疑问,这种人类制度就在我们的眼前演变着,到21世纪末,它的形式肯定会大有不同。

    经济的演变

    当今世界,一个普通人一年的收入,按实际价值计算,是1800年的10~20倍经济的演变,为什么在19世纪初,世界某些地方的收入开始迅速增长,接着又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作者认为,经济是通过非常类似演变的选择性进步形式,从人的互动中不屈不挠地发展出来的。最重要的是,它是一种分散现象,通过数百万单独的决策实现,基本上无关统治者的行动。

    作者的论证自然离不开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这一关键证据。我们先看看理想的市场的特点。

    一是商品和服务自愿自发的交换,带来了劳动的分工,人们专注于自己擅长的事情。

    二是贸易带来的收益鼓励更多的专业化,更多的专业化鼓励更多的贸易,实现了良性循环。尽管市场有缺陷,但是不完善的市场好过没有市场。

    因此我们可以知道,贸易的核心特征在于分散,这也是它与集中规划的区别所在。这套系统,由数百万个人的决策运行。通过这种方式,繁荣无须任何上层指引,就有机地发展起来。

    1776年,亚当·斯密具体论述的演变概念的实质,就是这种秩序和复杂性的去中心化分散的产生。斯密做了一个著名的比喻,认为指挥之手是无形的:每个人“只是盘算他自己的安全;他管理产业的方式,是为了使生产实现最大的价值,他所盘算的也只是他自己的利益。这样一来,和其他许多情况一样,他受着一只无形之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

    正如作者在他的另一部著作《理性乐观派》里所说的,斯密式经济,是一个普通人之间进行交换和专业分工的过程。这是一种自然产生的现象。在经济演变中,交换扮演着跟性在生物演变中等同关键的角色。没有性,自然选择就无法形成一股累积的力量;发生在不同谱系的突变无法结合到一起,生存斗争必须二选一。

    以上只是里德利关于对世界万物的演变论述的一小部分,作为抛砖引玉供大家参考。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静下心来自己读一读。本书中的观点并不一定全对,有的甚至颠覆我们现有的价值观,但作为一本入门级的科普读物,所涉及的宇宙、道德、社会、生命、基因、经济、文化、技术、思想、性格等方面的演化规律,基本围绕自下而上这一主题,论证了“好的事物渐进演变,坏事情突如其来”这一核心观点,驳斥了天钩论和设计论,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和启发性,值得一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自下而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ugnd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