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六年级下半学期时,学校奖励(具体是什么原因奖励,我忘了)了一本书,是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的《白狼》。
在家庭教育方面,世面上太多的书籍内容都很默契,把孩子当作朋友,父母和孩子才能和平相处。
或许,受到这些内容的影响,又或许在女儿的教育方式上,为了迎合孩子他爸的心情,完全不顾及女儿的感受,默认了孩子他爸的蛮横专制。这样的教育结果是女儿越来越叛逆,把女儿推得离我越来越远。我心里特别内疚。
基于这些原因,加上儿子从小胆小怕事,在儿子的教育上,我换种方式教育,把他当作朋友,倾听他内心的声音,多鼓励,多表扬,少责骂。
要和孩子成为朋友,只有走进他世界,了解他的喜好,所需,找共同语言。
基于这些原因,当儿子带《白狼》回来,我也看了过一遍。
作品讲述了关于黑熊、乌鸦、豹子、天鹅、孔雀等多种动物的传奇故事,并通过这些扣人心弦又感人至深的动物故事,展现了动物世界中的善与恶、美与丑,揭示了动物们丰富的不为人知的情感世界。
读后感觉这些故事里的这些动物,原来也有和人一样的情感世界。是不是作者想通过动物世界来阐述人世间的善与恶、美与丑?
这一疑问也随着时间冲击,越来越淡,而后忘却。
但作者的文笔却令我向往,时时想着有些闲时,一定再拜读,学习,揣摩。
前段时间,学校要求儿子他们通过阅读后写读后感。
他把陈放在书架上了几年的《白狼》翻出来阅读后对我说:我爸就像吉帕。
他的话让我震惊。我竟无言以对,因为我不善于说谎。
我一直以为他很幼稚,什么都不懂。没想到,他这般年纪,阅读《白狼》里的《笨熊吉帕》后,寥寥数语,就把他爸的一生给定位了。
“我爸就像吉帕”,儿子的话令我迫切地又读了一遍《笨熊吉帕》。
这畜牲,竟然从自己的媳妇和孩子手中抢吃的。也许它自以为上树掏蜂窝,遭蜂子叮,又摔疼了屁股,劳苦功高,里应由它先吃饱,然后才轮到吉斯和吉雅。
这以后,我发现,每次找到鸡纵、蘑菇等食物,吉帕总是毫不客气地抢先吃饱,然后把剩下的少得可怜的一点儿食物给吉斯和吉雅。
从这些描述中,儿子找到了他老爸的足迹,难怪他发出那样的语言。
炎热的夏天,孩子们暑假在家。热得难过时,孩子们开空调,他们老爸看把俩孩子一顿骂后就把空调关掉(当时住房和厂一墙之隔)。
中午下班回家,他开空调,午休后,他上班前,关掉空调。全然不顾及女儿和儿子热与不热。
一个月到洗脚城几次,回家来却指责我三娘母用电烧水洗澡洗脚浪费钱。
这难道不像吉帕吗?他劳苦功高,里应由他先享受,我们靠边站。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按理来说父母一生的努力都是为了子女。
可是,种种迹象表明,他所做的一切都只为自己。自己行动如吉帕,却把子女无用论当作他的座右铭。
笨熊吉帕的行为,现如今,比比皆是。
认识一个单亲妈妈,女儿一岁的时候得了癌症,在小腿,做了手术。做完手术她老公就以各种理由折磨妻子,养病期间转移到了肺,发起了水滴筹,筹了十万。用他老公手机号发起的,所以他把钱扣了。因为没钱所以做不了手术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她不得已回了娘家。这个畜生竟然把孩子扔给妈妈,害怕被女方娘家人拦住,还不是送去家里,直接扔房子旁边的田坎上就走了,走出好远才发信息给她把孩子给送去了。还冠冕堂皇的说孩子小需要妈妈。这种畜生真是可恶,妻子不管就算了,自己的骨肉也不管。
这事迹和吉帕赶走吉斯和吉雅的故事如此雷同。
唉,我怎么也想不透,吉帕为什么要赶走吉斯和吉雅。莫非它以为是它咬断了虎尾才把老虎打败的?莫非它认为凭它神奇的力气与赫赫名声它应当获得整个木瓜岛,所有的山珍海味都应归它单独享用,榕树洞应当成为它独占的宫殿?多么可恶的家伙啊,吉雅难道不是它亲生的熊崽吗?它不讲夫妻情,难道也不念骨肉情吗?
护林员巴康艾偌的疑惑,难道不是我们大多数人心里的疑惑?
动物世界里,除了几个别的动物,大多数动物都是由母亲承担哺育幼崽的责任,而父亲是不管的。鸡雏只跟母鸡走,公猪不会帮母猪照料猪崽,其他像狗、虎等都一样,都是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我想,这是动物世界和人类社会的本质区别之一。吉帕是黑熊,它不可能像人那样对吉斯负丈夫的责任、对吉雅负父亲的责任。
从作者以动物世界客观事实分析吉帕的行为来安慰巴康艾偌的言语中,我们心里的疑问是否如同拨开云雾,豁然很开朗。
当今社会,有些男人,不愿负人夫人父的责任,只因他返璞归真,真正回归动物世界,远离人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