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关于《新生大学写作课》》2016-07-04
一、文章概要
(注:还请以阅读原文为主,阅读笔记只表达了笔者的提取的重点)
(概括之后,依然特别长)
1.没有人一上来就写得好 ……
作者是从2005年年底开始持续公开写作。在那之前都是以流水账为主。
最初的时候作者也没什么值得拿出来的,每篇都很短,也没什么人看。
人们在看到别人做事做得足够好的时候,总会错以为别人从一开始就做得好,也因此产生自卑感。
而另一方面,绝大多数人都会不由自主的掩盖自己的过去跌跌撞撞的样子,希望让别人觉得自己很好很强大。
补充,作者把这种现象叫做"不由自主的共谋",就好像,成功人士喜欢谈自己最初的艰苦,他们其实也很少意识到,这其实是一种把后来者吓退的防御本能;而听的人之所以对"痛苦的革命史"喜闻乐见,是因为那会让自己心安。
事实上,成功都不是"苦大仇深"的结果,那东西只会分散注意力。
接着最初的话题,在写作这事上,没有人从一开始就写得很好,所有人刚开始的时候都写得差。我们从小就是这么一路走过来的,无论是从哪一个方面都是从很差很差开始的。
仔细想想,我们每个人其实天生都是"进取型人格",只不过是后来懂得了"羞耻",羞耻感本身不是不好,只不过大多数人对这个概念没有认真对待,深入理解,最终反而是被这个概念奴役了 —— 把时间浪费在没必要的苦恼情绪上,或者别人会长期利用你的"羞耻"占你便宜。
若是你应该羞耻的话,应该羞耻的是,因为羞耻而放弃所导致的最终一事无成。
而不应该为"刚开始的时候做的不够好"而羞耻。
没什么可害怕可担心可自卑的,任何人只要不停的写,都会越写越好。
2.成功的真相从来不是努力而是做对了事情
努力根本不是成功的充分必要条件,成功的充分必要条件只有一个:做对的事情。
所谓的成功,无非是"用正确的方式去做正确的事情",这个道理其实满天飞,只不过我们不一定把它当回事。
在新东方工作的时候,作者明白了另一个道理:
成功不是因为把每件事儿都做好了,而是至少做了一件对的事儿。
有一个现象是,一旦某个公司上市,绝大多数原始股东会在第一时间在二级市场上售出,很少有上市公司的员工持股很久。
因为你在一个公司的内部,你看得到很多企业内部做得不够好的地方 …… 可实际上哪个公司不是内部问题一大堆呢?
作者在新东方工作的时候,每天都能听到老师对内部的批评。而作者认为,新东方之所以越来越坚挺,并不是因为内部处处完美,而是因为新东方做了一些从市场角度是对的事情:比如新东方,起家的培训是出国留学考试培训而不是高考培训,高考培训很难一家独大,因为消费者最终是否考上真不是培训机构能解决的问题,而出国留学培训不一样,没有一条死线,高分低分都有可能出国,最终是否能出国,也怪不了新东方。
再从数据上看,国外的教育机构,连年扩招的增长幅度,基本上对应新东方的增长幅度。所以,这个因素,在商业逻辑里,远比新东方是不是给自己的老师足够好的待遇重要多了。
所以,无论干什么,选择很重要:
你起码要做至少一件对的事情,好的事情,正确的事情。反之,那件真正对的事情你没做好,你再努力也没用,其他方面做得再好也没用。
3.在另外一个世界里,你的感受是这个世界里不会有的
少数人生活在另外一个世界里,那里没有"勤奋""努力""坚持"这些东西。
如果我们做一个是脑子里想着"要坚持",那么我们不可能长期做下去,因为我们根本不喜欢这事。
所以要想办法找到自己喜欢的,且真的能够给自己带来巨大收益的事。这很难,有些人运气好,一辈子做自己最喜欢的事,可以衣食无忧。可我们喜欢做的事情通常没有巨大收益,所以,我们只好去做一些我们不喜欢做,却能够给我们带来收益的事情 ……
反正,你自己不真心喜欢的东西,是做不好的,做不长久的。大多数人不可能减肥成功,因为他们真的太喜欢吃各种垃圾食品了。
那怎么办?不断切换焦点,找到一个自己真正喜欢的点。
所有减肥成功的女人都有共同的特征,她们真的很享受婀娜身材带来的优越感。
若是你能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点,你就进入了另外一个没有"勤奋"、"努力"、"毅力"的世界。
以作者自身为例子,作者常常被评价为很勤奋,而作者觉得自己在很多地方真的没有毅力,比如戒烟。但是在学新东西,写文章上,作者是干脆停不下来。
当作者意识到写作是启动思考、加速思考、提高思考质量的方法之后,这些对作者来说太重要了,所以就干脆停不下来了。尤其到了后来,写出来的东西能够卖钱,还能够影响很多人。
你看,很多时候,你干脆停不下来的时候,别人却以为你很吃力,他们是不喜欢吃力得不动 …… 你和他们的差异就是这样形成的。
4.习得的意思是说,你按照新的方式行动生活
在新生大学这个事情里,作者从一开始就没想当老师,作者就是认为自己一辈子都是学生,教的过程也是不断学的过程。
新生大学APP出来了,这是过程也有别人的嘲弄和谩骂,但这帮人还是笨手笨脚地、手忙脚乱地、却又竟然一点一点地把一个东西做好,然后越来越好。
一旦作者想明白一个道理,就会执拗地彻底按照那个道理做事,否则那个道理就没有用上,等于"没用"。
《七年就是一辈子》,很多人都说好,可没用,因为绝大多数人并不按照读到的道理行动。
写作是每个人都要学会的基本技能,有效沟通,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就是分开演讲和公开写作。
如果你已经是孩子的父亲或母亲,那更应该学,否则你就等于没有能力让你的孩子学会真正的有效沟通。
另外,关于写作课:
作者准备开个写作课,新生大学成员免费,不过有个要求,必须累计发表过三篇一千字以上的文章。
写作课的副标题是,"跨越价值观的写作方法论",有一位朋友采用了作者的方法,在公众账号,订阅只有300不到的情况下,写出一篇阅读量28万的文章,尽管她的文章价值观跟作者完全不相符 —— 有些方法论就是可以超越价值观的。
二、特别喜欢的句子
1.几乎所有的成功,都不是"苦大仇深"的结果,因为苦大仇深更常常只有分散注意力的功用,对成功没有任何促进效用。
2.你起码要做至少一件对的事情,好的事情,正确的事情。若是你做对了某件事情,哪怕其他方面做的不够好,你都会有很大收益;反之,那件真正对的事情你没做好,你再努力也没用,其他方面做得再好也没用。
3.习得的意思是说,你按照新的方式行动生活
三、个人思考(不局限于文章内容)
关于"写作",自觉得最幸运的两个事就是"开始了",又"没停过"。
回想当时,促使我开始写作的那个道理就是"教就是学最好的方法",一时间恍然大悟,就决定开始写作,因为写作也是教的一种方式,对于我这种不喜欢开口的人再合适不过了。
最初阶段倒常常是很快乐的,虽然写得很差,但自己也没能力看出来差在哪,所以一直都很热血,也不奇怪,在这种只需要幻想的阶段,什么样的道理理论都看起来很美。
可是很快,自己又进入一种有各种实践机会的阶段,热血阶段就随之慢慢消退,紧接着的是,各种各样的阻碍和打击就接踵而至,很多很多东西想的时候觉得是这么一回事,可做的时候才发现根本不是想象中的那个样子;想的时候觉得这么做是很对的,可实际上根本达不到想象中的结果。这类打击很频繁,其程度取决于,事儿的重要性以及理想与现实偏差的程度。
这个阶段当然不好受,常常会有理想破碎的幻听 ......
好在,我也算是个"讲道理"的人,写作是从一开始就决定不要停下来的,写就对了。
又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好像是现在所处的状态,不断修正想法之后,自己的思考变得越来越切合实际了,更重要的是,对于"想错了"的承受能力也提升了不了。
进而想想,走过这些经历之后,似乎往后继续保持下去也没太大问题了。
最终,从现在的角度,写作这事儿最让我觉得受益的地方在于:
1)这是个极好的思维整理工具,很多时候,光靠想很难把问题想得足够清楚明白,但是写下来就不一样,可以写出来慢慢琢磨,慢慢整理,结果总能够让自己看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于是,也没什么"想不开"的,想得久就开了~
2)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有高质量思想的人,但他们并不自动会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其实是很让人难受的,自觉得心里有点什么,明明憋得很又不知道怎么拿出来。所以,习惯了使用文字这个工具之后,你不一定想得比别人更正确更高质量,但是你就是更能够说出来。
2018.12.2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