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心心念念的书到了,李镇西老师写的《重读苏霍姆林斯基》一书到了,望着封面那金光闪闪的四个太阳,这似乎是苏老师的教育理论光辉在闪烁。苏老师扎根一所乡村学校几十年,一贯强调在智力教学中实现德育,旨在培养健全、和谐发展的人。他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反对死记硬背,培育学习愿望与勤奋品质,力求学生获得智力劳动的心灵成果与其中的创造喜悦。他强调优化学校教育,同时十分看重课外阅读、同辈交往以及校外实践活动对孩子的影响。他身体力行,坚持每年听360节以上的课,注重观察现场每个儿童,分析师生关系,探访学生家长,共商孩子教育问题。他一生只为儿童的发展,只为改善教育。他说,教育——这首先就是人学,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始终关注人的心灵成长,这是他所有教育思想中最富有特色的地方。
关注孩子心灵的成长,这句话我深有体会。 上周,五(3)班班主任刘老师气冲冲地把三个学生带到教导处:“主任,这三个学生我没法教了。你来处理一下吧!”我一看这架势,刘老师是被这几个小家伙气得够呛啊,我叫刘老师回去上课,我来解决这个问题。三个孩子低着头不敢看我,我发现这三个孩子中有一个校服特别脏,头发也没理,手上也画满了笔墨,另外两个孩子斯斯文文的,有一个憨憨的,冲着我傻笑。
我了解到,这三个孩子连续三天没有写作业,上课还在下面玩。有一个就在玩笔,我问他们为什么不完成作业,他们说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写。我说你们没去问同学、问老师吗?那个脏兮兮的孩子说,谁都不愿意告诉我们,都嫌我们成绩差。我说,那你们想不想学好啊?三个孩子齐声说,想!听着他们那齐刷刷的声音,我分明感受到孩子内心的渴望。苏霍姆林斯基曾多次告诫教育者: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而且即使是某些教育者心目中”一无是处“不可救药的学生,其心灵深处或多或少也有着美好道德的萌芽。这三个孩子内心是多么渴望得到尊重啊!
我跟三个孩子说,我们首先从认真听课做起,我发一张表给他们,每天六节课,每节课上完就找科任老师签名,如果做不好,老师是不签名的。如果连续两周都签名了,那说明你们能自己约束自己,我亲自给你们三个发奖状。三个孩子听了,说可以做到。看着他们高兴的样子,我真是感慨万千啦!教育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圣埃克絮对待问题学生更要有耐心、细心和爱心,不能因为他们犯点小错误就一棍子打死,把他们归入差生行列。这样只会令他们破罐子破摔,维护他们的自尊,让他们能抬起头来做人,这是转变问题学生的最重要的一步。
三个孩子连续二周都是满签名,他们用行动实践了他们的诺言,我们的老师还认定他们是问题学生吗?还认为他们是无可救药的孩子吗?后进学生犯的错误是比正常学生要多一些,教育者很难做到不对他们发怒。但是,一个好老师,就是在他责备学生,表现对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的时候,他也要时刻记着: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
三个孩子的奖状我是亲自去他们班里颁奖的,三个孩子穿得整整齐齐的,红领巾也戴得很端正 ,看得出来,他们很重视这次颁奖。我给他们颁发的是“最美纪律之星”,三个孩子中有一个是智力有问题的,平时根本听不懂,作业也不会做,但老师却没有了解清楚这一情况,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让孩子的内心委屈极了。全班同学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上台领奖,我看到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也许这种笑容好久不曾有过吧!他们内心涌起的想做一个好人的愿望肯定也特强烈吧!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学生的自我教育,要培养真正的人。对待后进学生,我们要用充满人性的眼光看待他们,用充满爱心的表情关心他们,让他们体验到成功带来的快乐,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信,从自卑走向超越,这是孩子们的高光时刻,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让每一个孩子都站在舞台的中央,去追逐属于自己的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