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情绪,父母的难题
桔洛家长研习社成立一个月以来,许多家长通过会员交流社区向我们提出育儿问题。这其中,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家长都提出了同样的问题——孩子的“情绪”问题。
2岁,用哭表达情绪,左右大人行为
4岁半,玩游戏输了就大发脾气、摔东西
5岁,每次遇到问题就哭或者自己生闷气
9岁,写作业字写不好的时候闹情绪
……
可见,在育儿过程中,家长经常遇到的难题之一,就是孩子频发的“情绪爆发”,而并发症就是伴随着孩子的情绪失控,许多家长自己的“情绪爆炸”——
孩子动不动为一点“小事”大哭起来,要么悲痛不已,要么出离愤怒,向父母发脾气。
一开始,父母还会好言相劝,或分散注意力、或迁就满足孩子的要求,但当方法不奏效时,结局可能就是父母的情绪成功被孩子带动,训斥、怒吼,禁止孩子哭泣,气急了还会打两下。
最后,一件“小事”引发的孩子的“小情绪”,让家里鸡飞狗跳、地动山摇……
情绪管理,永远是门赶早不赶晚的功课
如果你以前并没有要去引导孩子管理情绪的意识,只是在孩子情绪爆发时慌忙地应对、仓促收场,那么你可能会走进一个循环中,你和孩子会在一次次爆发的情绪里身心俱疲,亲子关系也会大受影响。
引导孩子认识情绪、表达情绪、调节情绪,现在开始就不算晚。
前段时间,网上的两个视频引起大家的热议,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两个视频,看看家长应对孩子情绪时的不同态度、做法,希望能让你有所思考。
·一位父亲劝导发脾气的女儿
耐心的爸爸开导生气的女儿 当情绪不好的时候该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_腾讯视频
·一位母亲与孩子的一场争吵
包容引导与步步紧逼,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孩子渐渐恢复平静,而另一个孩子坚持选择静一静,情绪难以平复。
我们不谈对错,只反观自己:亲爱的家长们,以往面对孩子的情绪时,你是在“灭火”还是在“点火”?
应对孩子的情绪,先搞懂孩子情绪的原因
像文章开头我们看到的家长提问那样,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会因为不同的事情产生情绪,通过不同的方式表现情绪。父母以往对待孩子情绪的不同做法,也会影响孩子下一次的情绪与表达。
不要小瞧引发孩子情绪的“小事”
陶行知曾经从孩子的角度描述了一些细微琐碎的事情为何能如此撼动他们的情绪:
他给你一块糖吃,是有汽车大王捐助一万万元的慷慨;
他做了一个纸鸢飞不上去,是有齐柏林飞船造不成功一样的踌躇;
他失手打破了一个泥娃娃,是有一个寡妇死了独生子那么悲哀;
他没有打着他所讨厌的人,便好像是罗斯福讨不着机会带兵去打德国一般的怄气;
他受了你盛怒下的鞭挞,连在梦里也觉得有法国革命模样的恐怖;
他写字想得双圈没有得着,仿佛是候选总统落了选一样的失意;
他想你抱他一会儿而你却抱了别的孩子,好比是一个爱人被人夺了去一般的伤心。
以上的描述并不夸张。同一件事情,在孩子眼中,跟家长们完全不是一个等级的。
“这算什么”、“坚强点”、“你怎么这么脆弱”……面对你伤心难过的朋友,你会说这些话吗?
但是对孩子,你却常常会说这些话。或许你是想通过轻松的语调让孩子不要在意,但许多“小事”在当下,就是孩子的全世界,无法忽视,不能不在意。
和孩子一样郑重地面对产生情绪的原因,才能让孩子学会不逃避情绪,学会表达情绪。
孩子的情绪里,藏着以往你对他情绪的态度
父母常用溺爱、不顾原则满足一切需求的方式应对孩子的情绪失控,只会让孩子认为哭闹的方式有用,通过哭闹可以让家长满足自己的需求,那么他的情绪失控就会变得更加频繁,孩子也会更多地用不合理的行为表现情绪。
很多时候,孩子的情绪失控是一种宣泄,家长如果用打骂的方式来制止孩子,只会起到反作用,让孩子变得压抑自卑,将情绪深深埋藏在心底。不断累积后的爆发,将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
一些家长的情绪,也会影响他对孩子情绪的处理。孩子有情绪,家长心情好时,就哄哄孩子,心情不好就怒斥批评,这样下去,孩子可能出现极端的性格,情绪也会更加的不稳定。
引导孩子调节情绪,关键是“走心”
搞懂孩子情绪背后的原因后,父母经常犯的错误是,对孩子的行为妥协,对孩子的情绪大加管理。
情绪本无错,我们是人不是神,谁不会有情绪?但是,由情绪引发的行为却常常伤害自己,伤害他人。
所以,父母应该做的是真正的“走心”:
以开放的心态倾听孩子的想法,
设身处地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他的感受,
用包容的心去接纳并教会孩子接纳情绪,
用对孩子的爱将孩子的一部分行为加以约束。
最后,要像第一个视频中的父亲那样,坚定地向孩子表示,无论如何,爸爸妈妈都爱你。
照顾好自己,才能更好地去照顾孩子。父母也是人,也会有情绪,选择暂时“退出”,给自己一个“冷却”时间,不让自己在带着负面情绪时与孩子的情绪“硬碰硬”,也是对自己与孩子的保护。
以上,希望对家长的育儿之路有所帮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