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人物》【编者的话】by 李海鹏

《人物》【编者的话】by 李海鹏

作者: 微光2点0 | 来源:发表于2014-03-11 16:36 被阅读0次

    2014年3月号《人物》【编者的话】令人愉快的杂志

    文|李海鹏

    读者会觉得《人物》以流畅和富有品质感的文字见长,市场评价也是如此,久而久之,人们会产生错觉,觉得文字优美是《人物》的优先任务。文字优美的确重要,但永远重要不过采访。一本杂志也需要好的设计、好的图片、合理的编排,等等,但是一切都重要不过采访。当然,采访是一种极具专业性的工作。

    我们是真正信仰采访的杂志社。不久前,我在与记者讨论一篇报道的邮件中再次说:

    文字并不是最重要的部分,不必在文字上花费太多精力,重要的是提供足够对、足够多和足够细致的信息给读者,协助读者构建认识基础。我们报道的目的始终是把人和他的事情讲清楚。

    现代生活导致我们都需要专业协助,我们不仅需要专业人士去完成特定工作,还需要专业意见。过去我们习惯于购买有形的产品,如今则更多地购买无形的服务。从这个角度说,读者购买《人物》,买的不只是信息,还是我们提供的筛选信息的服务。

    要做好这种服务,需要的是精力充沛的采访和职业高效的编辑。在这个时代,能做到这两点的媒体真的不多了,无论新旧媒体。《人物》可以做到这两点,而且持续在改进之中,这也是我自己的信心所在。

    可是做到这些仍然是不够的,最近我一直在想,《人物》可以更加令人愉快。我们做得很专业,但是未必界面友好,我们的报道可以更短些,甚至可以短得多,导语可以更聪明,角度可以更新颖,叙述中也可以加入更多的幽默感,至于选题,真该严厉地去掉一些价值不大的才对,总之,可以改进的要素简直遍布方方面面。在报道部分之外,其他部分也是如此。

    这是我们的下一个目标,让这本杂志更令人愉快。改进产品的工作真是要么不做,要么做起来永无尽头。


    2014年2月号《人物》【编者的话】走近,站远

    文|李海鹏

    这期杂志有两篇报道让我感触很多,一篇是《冯小刚这两年》,一篇是《陈有西—盟主不好当》。两篇稿子的题材迥然不同,但都涉及同一个次要主题:混乱。《冯小刚这两年》中有时代与文化的混乱,《陈有西——盟主不好当》中则是一个特定而重要的律师群体的混乱。这两种混乱都是时代使然,混沌初开,鸿蒙未启,事不好办,人心浇漓,不避讳地说,中国社会的今时今日大致如此。

    这两篇报道都尽力走近被采访对象,以求高解析度地呈现。也都站到远一点儿的地方,试图看清全局。

    一篇报道好不好,我们会看它“够不够近”。这是套用著名摄影师卡帕的说法,他说,照片拍得不够好,就是站得不够近。我们是只能跟某个名人坐下来聊两个小时,弄一篇看上去不赖的报道交差,还是能真正走近他的生活,走近他的生活圈子,走近他的内心?这是我们经常为之焦虑的问题。这几处用的都是“近”,不是“进”,因为我们实话实说,“进”是不可能的,“近”就了不起了,已经是“同情之理解”的基础。

    媒体这一行有个说法,你第一次采访一个人,第二次去采访一个人,都是白采访的,因为你只能看到假象,你第三次去,采访才真正开始。

    报道的正确与否,则不靠“近”,而是靠“远”。所谓站远,就是跳开一点儿,如果可能,脱离被采访对象的吸引力,用更高的视角去看待一个人、一件事,至少要用更多的视角。因为我们能够站开,才在冯小刚先生和陈有西先生的故事中发现了混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物》【编者的话】by 李海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urkt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