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新年伊始,除了“新年愿望”,“年度总结”,“年终奖金”这些数据词之外,“春运”“催婚”“相亲”等社会词也同时成了热搜中最常出现的。曾几何时在外打拼的子女最多的就是希望能够回家体会家庭温暖,而如今,当春节的节气慢慢淡去,更多人更是把这短时间当成一年辛苦换来的长假。
谁愿意在放假的时候讨论这些不舒心的问题呢?而这份不舒心却又是你跑不开,躲不掉的。
惧怕回家不是因为车票难买,面子难撑,
而是因为本来理解你的人,成了最不理解你的人
早年见,春运成了很多人恐惧回家的理由,而现在心累成了更多人恐惧回家的理由。
在深圳辛苦了一年的CC在手机软件上看着回家的机票犹豫再三也没有立即购买。她已经不需要为抢一张火车票而挤破脑袋,让她犹豫的不再是全价机票的数字而是回家要面对的礼尚往来。
她家在二线城市有车有房,父母无数次劝阻她回去工作,但是在外漂泊多年虽然不算小有成就,至少也还是公司的中坚力量,年底营收算算自己也看得过眼,怎么也不想现在放弃。
但比起在老家已经开车买房的同学朋友,还是有些相形见绌。
大部分白领/互联网人在一线城市虽然有着较好的薪水,却也因为生存的“巨额”开销无法做到“财务自由”。虽然父母大一般都能理解,但是亲戚朋友的“高期望”反而成了很多人对于回家望而却步的原因。
他们觉得你优秀,在一线城市也混了这么多年,总该比他们过得好。
而你也发现不管谁过得好,你们过得日子确实有些不一样。
因此在大大小小的聚会,当你和在场大部分人无法聊相同的话题的时候,你会慢慢发现,你聊的事情大家不懂,大家新奇的八卦你没兴趣,久而久之曾经年少时最喜欢的姐妹趴,兄弟局变得索然无味只剩下喝酒。
一线城市的人将“空巢青年”的状态带回了家乡,在酒局饭桌上变成了孤独的人,然后还会被身边的人在背后议论,“XX怎么变了?”“XXX这回来了感觉都不认识兄弟了”云云.
然后大家最喜欢问你的一句话就是:“有没有对象啊”“没有啊,那要抓紧”
后来我们也都发现,不是说亲戚朋友喜欢为你的私生活操心,而是这件事无论天南地北,只要年纪大了都要考虑,并且这话题谁都能插得上话的一句。
无所谓理解不理解,那是一个话题,一个大家都感兴趣,都能聊得起来的话题。
“无人问我粥可温,无人与我立黄昏。“
这是我在看到“空巢青年”的描述里最喜欢的一句话,孤独感是一个优雅而又凄凉的画面。
2017年年初空巢青年的概念在互联网圈引起了共鸣,好多“空巢朋友”表示要为了避免过两年“空巢中年”出来自己还能对号入座,今年一定解决自己,给爸妈和自己的人生一个交代。
结果年底的时候,我身边“空巢家族”反而壮大了两个人,这部分人中不免有在年底开始着急的,平时不怎么参加我的活动聚会的人,也有一两个积极地开始和我联系。还有准成员,年前还在犹豫要不要回到单身状态又觉得有个对象回家好过年的。
宜家今年有个非常失败的营销案例,就是一个女孩的父母在她找到对象前后判若两人的态度,让很多“女权er”难以接受。虽然那个案例的确失败,但也算反映了一些社会现象——你的父母有多着急。
空巢青年遇到的问题是回家三部曲上演——聚会被问,接连相亲和背后议论。
回家的路成了一场精心安排,百演不厌的套路。
开始的时候是了解阶段,从回家前你的家人就开始打听你这次回去的行程,见几个朋友,在家吃几顿饭,还有几顿可供安排。偶尔在听到“排得挺满的”这句话的时候还会说一句:“你还忙得不行?”或者“回来几天就往外跑。”
然而当你腾出时间以为要陪家人吃饭,全家围炉的时候,他们会让你去见另一个陌生人,展开一阵尬聊,你的资料早在年前被亲友疯传,然后家里的姨妈姑妈婶婶舅娘会帮你筛选一批,并告诉你,留给你的都是最好的了。
在有限的假期内,你见了几个姑娘或者小伙,然后没有一个中意,因为要回去自己的城市,你不可能为了只见一面的人驻足,而你也不能接受异地恋情。当然也厉害的亲戚能找到同城奋斗的,你以为可能继续聊聊吧,回到打拼的城市,偶尔问候之后却再也没有能有机会吃上一顿饭,也明白彼此都是应付家人出来的,有点好感也不足以到吸引脱单的程度。
你婉言告诉家人这个不太合适,但不论说“我觉得不太合适”还是“感觉人家没看上我”都会招来菲仪:“哎呦,那么好的姑娘/小伙都看不上,能看上谁啊?”“要认清自己,这个年纪了该找了。”“什么看上看不上的就是心气太高了,你真看上了我再去说说。”
当然这些你可能也听不到,但你父母会听到,然后她们既怕给你压力,又怕你真的成为别人口中那个“古怪”的孩子,于是总在旁敲侧击中告诉你不要眼高手低的亘古道理。
空巢青年的悲哀与可贵在于
——宁可守着孤独的画面,也不愿委曲求全,
不是我看不上别人,也不是别人看不上我,而是没有在合适的时间遇上合适的人。
爸妈,我又双叒叕一个人回家了
回家是为了团聚,不是为了在不合适的时间,介绍不合适的人
CC的父母今年终于放弃了给她相亲,而是带着老人从北方到了深圳过年,这不是父母的妥协,她们依旧用他们的三观来告诉CC生活不易,有个依靠好过一个人打拼。
都市白领其实并不是身体上最难回家的那批人,他们的财务自由度基本都能到“口红自由”或者“游戏自由”的程度,不会需要挤着坐几十个小时的火车坐票或者站票回家。但在内心的建设上,他们需要一定的建设时间。
这主要是一个人回去和两个人回去的压力真的截然不同。 两个人的问题是催生,催婚之类,虽然也心烦,但至少这心烦中带一点点甜蜜,幸福的负担。你的亲戚朋友看到女友娇滴滴的样子,问一句:“什么时候结婚了,不早啦,该办就办了。”
你虽然知道房子还没着落,车子贷款还在还,公司今年升迁不知道有没有自己,或者整体家庭财务自由程度还没达到女友的要求,但至少你能说一句:今年努力。然后看着女友害羞的一笑,觉得说不定今年一努力就能结了,生活总还是有希望。
而一个人回家大多是一个人对战家中所有的状况,有的时候甚至会因为一些敏感话题引发战况升级。
其实过年是最不合适介绍对象的时候,阖家欢乐的时间一年就那么短,拿来介绍对象太可惜。有人说这时候大家都有空,如果能遇到在同一个地方打拼的人,不正好有个伴一起回去?
但是谁又能保证只见面一次两次的人能合适你一起回到那个城市,而我们在外多年的人太了解,父母亲戚认识的那个你可能不是真的自己这个道理。
在春节亲友轮番轰炸下最容易做出错误的决定和判断,让你对本身觉得有点问题的人产生莫名的好感。
曾听过这样的故事,小A被家人介绍了一个男生,聊得时候只是觉得不错,没有说特别喜欢,但是在回家后因为怕母亲失望,就说了很多男孩子的好话,让家人以为有戏。但年后离开家乡回去北京之后,两人的聊天始终没有进展,小A的母亲责怪小A不会和人聊天遇到喜欢的人也不争取;而小A甚至努力争取过一次,但结果被男孩告知并不是特别希望在这个阶段恋爱,场面一度尴尬。
春节本就不是一个相亲的日子,你花了十几个小时回家,也不是为了谈一场快餐恋爱,了解是循序渐进的。
在婚恋上,熟人并不及陌生人对你的帮助来的大,陌生的红娘因为你是他的客户而为你服务,你不喜欢,大可拒绝,他们再努力就是,至少不用对不喜欢的人太客气。
但熟人,尤其是家人让你无法拒绝;你只能孤身迎战,我甚至觉得每个独身一人回家的人都带着一份孤勇,运气好点是你一家三口一致对外,但你父母深夜的一声叹息,还是能轻易将人打回原型。
最要命的是,去年,前年,大前年他们都知道自己经历过什么,但今年又将一人回家。朋友聚会无话可聊时还是会问你一线城市的生活,怎么不找个女(男)朋友?
家庭聚餐的时候还是会问,今年升职了么?怎么不找个女(男)朋友;
亲戚介绍相亲宴会上估计还会问:你在北京/上海/深圳……时候怎么不找个女(男)朋友?
这一切只不过因为机缘巧合,
很遗憾有一个人回家,但只是遗憾,并没不幸。
我们都是坐火车汽车辗转几次也要回家的人,
我们也愿意分享在外拼搏的一切;
即使孤身一人,也激动见到一年没见的父母朋友;
愿那些恶俗问题不要变成阻碍我们团聚的障,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在对的时间等待对的人,
亲戚朋友请你们负责含泪祝福。
本文已授权小对象APP独家,如需转载请和作者联系,盗版必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