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介心理
北九州杀人事件的心理学解读

北九州杀人事件的心理学解读

作者: 7c3882e719f3 | 来源:发表于2018-06-25 21:34 被阅读26次


    绪方一家关系图

    1.背景介绍

          这一凶案发生在1996年至1998年间,但直到2002年才浮出水面。当时一位17岁少女从这对情侣手中成功脱逃,向警方报告了她被关押的杀人魔窟。

          主犯为松永太与绪方纯子,二人为情人关系。二人将7名受害者(其中6人是他们的亲戚)监禁折磨达半年之久,并让他们之间自相残杀,共有六个人惨遭杀害。

          松永太与绪方纯子高中时代是同班同学,毕业以后重新见面结为情人关系,松永太一直用暴力控制着绪方纯子。 松永太曾经营着一家销售卧室被褥的公司,因屡次欺诈,1992年松永太被警方以涉嫌犯有胁迫罪和欺诈罪全国通缉,他们夫妇开始了逃亡生活。 他们四处躲避,不断骗钱,然后再逃亡。北九州连续杀人事件,就是在他们逃亡过程中的一所公寓里发生。

      松永太以能够找到生财之道为借口,把一个30多岁的男性和他的女儿监禁在浴室里面,对他们的饮食、睡眠、大小便都加以限制,并且经常用电棍进行电击拷问。1996年2月,这位男性因心力衰竭而死亡。 这位男性的尸体由绪方纯子和男性的女儿进行了肢解,然后把碎尸扔到大海里。这位男性的女儿继续被松永太紧紧地控制着。

          1997年4月,松永太感到再也筹集不到逃亡资金时,就开始把目标锁定在绪方纯子的家族身上,打算用“连根拔”的方法,将这一家的财产全部侵吞。松永太把绪方纯子参加了杀人和肢解尸体的事情告诉给她的家人,继而赤裸裸地威胁。在这种威胁下,松永太从绪方纯子的家中索取了6300万日元。

          当这些钱都花光后,当绪方纯子的家族无法从金融机关继续获得贷款时,松永太把绪方纯子、她的父母、妹妹夫妇、妹妹的一儿一女都监禁起来,让这一家7口过着电棍下的悲惨生活。

      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松永太对绪方纯子一家进行恐怖统治后,又残忍地命令他们相互之间进行杀害。松永太自己并不动手,而是指定谁是杀手,谁是被杀者,指定谁去杀谁。绪方纯子一家人也就真的忠实地执行了松永太的杀害命令。

          半年之间,6个人惨遭杀害,这些尸体被投弃在大海。

          2002年,第一被害者的女儿,实在无法忍受松永太变态凶残的暴力,她毅然从公寓中逃跑出来,向警方求救。当年,她17岁,这个残忍的事件也因此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日本史上最著名的杀人案:北九州监禁杀人事件.(2016))

          以下,本文将会用社会情境与规范、米尔格拉姆服从权威范式、惩罚及感觉适应这四个心理学名词来解释臭名昭著的北九州杀人事件。

    2. 用科学心理学理论解释北九州杀人事件

    2.1 社会情境在北九州杀人事件中的影响

          松永太通过监禁受害者家庭,切断受害者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强迫他们与其他朋友闹僵,与家人决裂,这样松永太自己就成为了这些受害者获得外界信息的唯一渠道,从而建立一种新的封闭环境。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行为发生所处的社会情境的性质是行为的首要决定因素。他们认为社会情境极大程度地控制着个体行为,并往往主宰着人格和一个人过去学习的历史、价值观和信念。”(理查德·格里格和菲利普·津巴多.(2017), p481)

          “情境越新奇,越少依赖过去习惯化的反应方式,越少动用自动化的认知偏差。当社会情境的压力会产生强大的心理影响,使人做出平常可能永远也不会做的事情,甚至做出不道德或者违法的事情。”(菲利普·津巴多,[美]罗伯特·约翰逊,薇薇安·麦卡恩 .(2016), p465)

          而当处于特定的社会情境中时,大多数个体都会对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进行评估,然后调整自己的行为以服从情境需要。松永太为了实现他的理想——“秩序型通电教育”的父权秩序,设计了一个“奴隶标准”作为新的社会规范。为了符合扭曲的社会规范的期望,家庭的全体成员们都千方百计争先恐后地讨松永太的欢心,相互之间进行着背叛、咒骂、殴打,对违反这个规范的人集中通电,先行杀害。为躲避“通电地狱”而接受杀害亲人的命令,没有人想起来要依靠团结来进行抵抗。

    2.2 米尔格拉姆服从权威范式在北九州杀人事件中的应用

          松永太通过对受害者进行洗脑式谈话,从而提供将他们恶行合理化的思想体系;怂恿受害者进行一些轻微的犯罪活动,从而让受害者向恶行先迈出一小步;然后逐渐加码,直到残忍杀人;制定模糊的、不断变化的规则,让受害者逐渐丧失理智;并表扬服从命令的受害者,提供服从的社会榜样;命令受害人参与犯罪活动,鼓励不把受害者当人看,逼迫他们进行自己认为是错误的事情,从而使被控制人开始怀疑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在内心中厌恶自己,进一步丧失自我,认知失调,一边分散责任,一边增加退出这种情境的难度。(菲利普, (2016))      通过以上这些步骤,促使了原本正常的绪方一家最后酿成相互残杀的恶行。

    2.3 惩罚对受害者的影响

          惩罚是强化的反面:指用来弱化行为的一种令人厌恶的结果。惩罚的主要形式有两种,可以分为正惩罚与负惩罚。(菲利普,(2016))松永通过“通电”作为一种正惩罚手段,和减少睡眠、上厕所、吃饭时间等负惩罚手段,达到控制受害者行为的目的。给受害者制定难以完成的行为规定,强迫受害者接受。一旦受害者违反规定,便要接受更多的惩罚。最终惩罚使受害者感到恐惧,反复受到电击而无法逃脱,对惩罚性命运的被动接受产生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行为模式,从而最终放弃了尝试逃跑或反抗,陷入彻底的绝望中。


    2.4 感觉适应在事件中的影响

          感觉适应(sensory adaptation)是指感觉系统对持续作用的刺激输入的反应逐渐减小的现象。(理查德,p75)在北九州杀人事件中,从而使惩罚对被控制者的效果越来越小,导致惩罚的强度越来越大,持续时间越来越长。不断缩短受害者的睡眠、上厕所、吃饭等时间。在松永太控制的长期压力应激源的环境下,受害者的身体无法得到休息与恢复,以至于受害者的生理功能无法恢复到可接受水平,将受害者推向生病死亡的边缘。(菲利普,(2016))    从小在优越的家庭环境下长大的绪方纯子,自然无法承受连续的虐待和电击。不到一周时间里,她就变得行尸走肉一般,平时呆滞得像一尊雕像;但只要听到松永太的命令,就会触电般地跳起来,开始紧张地工作起来。这种状态几乎一直持续到她最终被捕的那个时刻。

    3. 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在北九州杀人事件案例中,松永太通过监禁隔离制造社会情境等手段,建立了一个邪恶的社会规范。通过米尔格拉姆服从权威范式的步骤,逐步诱使普通人甚至好人作恶。通过服从与惩罚的手段,强化这种规范。再通过由于感觉适应带来的惩罚逐步加强,导致家人间相互残杀与心力衰竭的结果,从而达到松永太杀人取财的目的。      本文对北九州杀人事件案例只进行了粗浅的心理学解释,本案例也告诉了我们权威控制下的一定情境的可怕,这种扭曲的、邪恶的方式可以使正常人变成杀人狂魔。    但同时,米尔格拉姆也让我们看到,如果看到其他人服从了,那么服从比率会上升到90%以上;而仅仅改变一个重要的社会变量,即有其他人进行反抗,服从比率就会降低到不足10%。(菲利普,(2016))所以,只要坚持忠实于个人价值观,也能拥有能够抗拒令其他人折服的情境力量。

    参考文献

    [1] 日本史上最著名的杀人案:北九州监禁杀人事件.(2016).    [Web log post]. Retrieved fr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396196

    [2] 北九州一家监禁杀人事件 .(2017).    [Web log post]. Retrieved from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308/17/7872436_635039806.shtml

    [3] 菲利普·津巴多,[美]罗伯特·约翰逊,薇薇安·麦卡恩 .(2016).    津巴多普通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 理查德·格里格和菲利普·津巴多.(2017)    心理学与生活.人民邮电出版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北九州杀人事件的心理学解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usu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