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吃什么”,“ 中午吃什么”,“ 晚上吃什么”可谓是现代人的三大终极问题。
当然,对于大多数来说,吃什么是根据食欲来选择的。我想吃炸鸡,我想吃披萨,我想吃火锅…
但好像很少有人说,我喜欢吃青菜,我喜欢吃鸡胸肉。
有些食物,我们明明知道不利于身体健康,但面对强大的食欲,我们却无能为力,只能俯首称臣,乖乖就擒。
当然也有人说,道理我都懂,但人生苦短,我要及时行乐。
可你有没有想过,食欲是可以改变的呢?
食欲也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如果我们能有正确的食欲,从而选择健康的食物,人生不就不存在苦短,而且还乐在其中了吗?
长久以来,我们的思维定式是:一旦打算改变饮食习惯,首先要抑制食欲,与其让自己在节食的的痛苦里挣扎,为什么不纠正自己的错误食欲呢?
2
我们为什么会有错误的食欲呢?
因为人类食欲的“传感器”失灵了。
当“传感器”正常运作时,会在我们的身体缺少某种营养物质时,及时的发出信号,告诉我们该吃什么了。
这样,我们就可以吃到正确的食物,来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
但遗憾的是,在食欲“传感器”失灵的情况下,它不会告诉我们身体缺乏的到底是什么,只是会不断发送出“想吃点什么”的信号。
为了满足这种欲望,我们就不停的吃,直到吃撑了或者说误打误撞摄入了身体所需要的足够的物质,才会停止。
长此以往,身体就会营养失衡和过剩,开始有脂肪堆积。
3
“传感器”为什么会失灵呢?
是因为人体摄入的三大营养物质的失衡。
有过节食经历的小伙伴都知道,吃东西喜欢看热量数据。
试想:一个每天摄入1000卡路里油脂的人和一个每天摄入2000卡路里营养均衡的人,谁更容易胖呢?
从热量上看,后者摄入高于前者,然而事实上,前者更容易发胖。
一味地控制热量摄入并不意味着一定会瘦,瘦身的关键在于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平衡。
为了减肥,很多人自然而然选择低热量食物,然后,这种选择不但违反了营养均衡,往往还会因为过度压抑而导致暴饮暴食,由此造成食物传感器失灵。
人类在进化链上领先了所有动物,为什么却无法战胜食欲的恶性循环呢?这一切都是因为人类社会的压力。
然而大吃一顿真的可以解决问题吗?
现代人压力大,人人都想要事业有成,家庭和睦,儿女双全。然而人生并不会总是事事顺心,这时不免会陷入焦虑。
何以解忧,唯有暴食。
你有没有这样的情况,平常还算节制,然后在焦虑或疲劳下,向食物寻求安慰,而这时,健康的食物根本无法满足你的心理,只有扑向你心爱的甜食,油炸等高油脂,重口味才能得到慰藉。
为什么我们脆弱的时候总是投降于自己的本能和欲望呢?
归根结底还是我们的身体机制。
当我们处于高压时,我们会在香气的刺激和美食的诱惑下,被触手可及的刺激性食物所俘虏。
以刺激对抗刺激,从而转移自己对压力的关注,借以缓解身心的疲惫。
然而,这种方式真的可以解压吗?恐怕未必。
追根溯源,传感器的失灵,除了压力,还有人类的自我奖励。
当我们圆满完成一件事时或者在发奖金之后,我们总是习惯给自己嘉奖,这是没错的,然而我们惯用的方式是美食嘉奖—放开吃喝。
然而,这对我们身体不但不是嘉奖,反而是负担。
4
那么怎么做才能恢复我们的食欲传感器呢?
答案很简单,每天运动20分钟。
夏日的长途接力赛,选手们在跑完10公里后到达一个水分补给站,那里有水,西瓜,香蕉,结果,大家一蜂窝选择了西瓜。
按理说,大量运动后,应该选择喝水才是,为什么会是西瓜,因为运动能让身体感知到所需的食物。
西瓜除了提供水分,糖分,还能提供钾元素。
运动让平时浑浑噩噩的身体细胞觉醒了,他们为了生存,发出了需要补充某种物质的明确信号,综合起来就是,我要吃西瓜。
运动就像大扫除,把有害物质清除出去,让身体比平常更加清爽有力,这就为食欲传感器的恢复做好了准备。
为什么是20分钟呢?
因为能令食物传感器恢复正常的运动需要一定的强度,至少能够达到浑身出汗,身体进行燃脂和排除废物的标准,从而准备好迎接好东西。
另外,跑完步,我们会比平时更爱吃西红柿和黄瓜。
因为身体发热,这两种蔬菜有冷却的作用,这就是食欲传感器开始正确运转的情况,这样一来,不用费心计算卡路里,不用忍耐,你只想进身体需要的食物,自然地去满足就好。
所以,20分钟的运动,配上合理正确的饮食,补充运动中所消耗的营养和人体必需的物质。
坚持跑步的人从不会后悔
跑步是一项可以让你切实感受到自己在变好的运动。喝酒的快乐是暂时的,但结果不一定快乐。
而跑步过程中产生的多巴胺,会让人愉悦。
跑步没有对手竞争的压力,只要能坚持下去,就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
刚开始的一公里,气喘吁吁,跑到三四公里,简直想死,但如果你坚持下去,反而会渐入佳境。
为什么那么多人热爱跑步,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享受当下每一步迈步!迈出一个更好的人生。
喜欢记得来一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