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梁宁产品思维30讲》有感(1)

读《梁宁产品思维30讲》有感(1)

作者: 一鱼一菩提 | 来源:发表于2018-02-02 11:38 被阅读0次

    No.2案例:用户体验与结婚教练

    这一讲很有意思,分析看人或是了解产品需要从五个层次,由表及里、层层深入。产品都专业到这份上了,我就在想作为教师的我,专业性在哪里?有没有思考分析了解学生的框架性思维?

    为什么需要理性注入?我想首先需要想清楚这个问题,你得意识到我们平时让我们感觉自我良好的直觉和想法仅仅只是让我们感觉自我良好而已,人类就有这么一个神奇的功能,在别人看来多么荒诞不经的想法和行为,偏偏自己就感觉很好、洋洋自得。可见,不具备反思能力的确是一种悲哀。真实的情况是,感性、直觉的想法其实是混杂、混沌的,它的主观性很强,具有很强的认知偏差和情绪偏差,同时也有很大的认知盲点和思维遮蔽。很喜欢某句话:“在盲人的国度,独眼龙也可以做国王。”其实重要的不是你会有那么多认知偏差、认知盲点和思维遮蔽,而是你对这一切完全不自知,还感觉良好。

    在具体这五层认识上,我发现我当科任老师,对学生的认识很可能就只停留在感知层,甚至第二层角色框架层都没有涉猎够,只是偶尔观察到部分学生不同场景的行为和表现而已。至于进入深层次的资源结构层,比如学生的家庭背景,兴趣爱好,与人交往;学生的能力圈,他擅长什么,行为习惯等等,最后还有他的存在感,他的情绪,他的思维固化等等,冷汗涔涔。

    比如,某天群里有个学生说:“这些题好难,我只做得起一道,好崩溃”我就忽然理解为什么有很多孩子遇到困难已经装睡,而要改变他的行为需要从他的想法开始,我说:“哇,还有这么多经典难题我没遇见过,现在我见到了吸收了我的解题能力又升级了。”底层的价值观不同,人所表现出来的情绪、想法和行为就会不同。如果认为自己天生聪明或笨,那就特别看重每一次结果和分数;如果成长型思维,着眼点就会停留在自己的改变和进步上。

    再次,还有哪些方法补充对学生的了解和深层次认识呢?我想到了乐嘉的性格色彩,想到了萨提亚的冰山理论,也想起了岗哥的前置性问卷调查等等。忽然又想起了乔哈里的视窗理论,扩大和学生之间的公开象限,赢得尊重和信任,赢得影响力。

    读《梁宁产品思维30讲》有感(1)

    最后,还有哪些是我的惑点?后面两个能力圈和存在感,如何通过认识存在感去激发学生的驱动力?比如现在,遇到有点难度的题,有的学生启动“睡眠模式”。之前听樊登的《可复制的领导力》,讲到马斯洛的五层需要,说人最需要的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一旦这个无法满足,便会在下面几个层次不停地索取和满足。这个自我实现和存在感有什么联系?同样,以前看书了解到人的大脑首先为生存服务,其次追求安全感和安全的混淆与突围,这些和存在感又有什么联系……

    读《梁宁产品思维30讲》有感(1) 读《梁宁产品思维30讲》有感(1)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梁宁产品思维30讲》有感(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uws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