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纪录片与故事片优势互补

纪录片与故事片优势互补

作者: 单万里 | 来源:发表于2020-05-16 15:17 被阅读0次
    单万里《纪录片简史》11章【优势互补】纪录片与故事片优势互补……

    本章主要讲述2010年代的纪录片,本章的主标题是“优势互补”,副标题说明了“优势互补”的主语,即纪录片与故事片。我在上一章曾经埋下伏笔:“纪录片究竟是什么?或者说,纪录片与故事片究竟有没有边界?直至今日,依然有人喜欢追究纪录片与故事片的边界究竟在哪里?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呢?不要着急,我们将在下一章继续讨论”。现在,我们就接着讨论这个问题。

    我在上一章曾经提到,美国学者比尔·尼克尔斯在2001年首版的《纪录片导论》第1章《为什么道德问题对于纪录片的制作很重要?》第1节“电影的两种类型”的第一句话就是“每一部电影都是纪录片(Every film is a documentary)”。10年后也就是2010年,他在本书的第2版对这个提法进行了修正,甚至增加了一章即第1章,专门讨论“怎样界定纪录片”(首版第1章变成了第2章)。

    关于怎样界定纪录片,尼克尔斯说:“纪录片是一种独特的电影形态,但也许不如我们最初想象的那样彻底的与众不同。”“为纪录片下一个简明的、高屋建瓴的定义,是有可能的,但这根本不重要。它所遮蔽的可能比它揭示的还要多。更重要的是,我们考察每一部纪录片如何为持续不断的对话做出贡献。凭借共同的特征,纪录片就像一条变幻无穷的变色龙,不断呈现新的、独特的形态。不过,为了确定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领域,我们就从纪录电影的一些共同特征出发。”

    尼克尔斯所说的纪录片的共同特征包括三点:(1)纪录片观照现实,观照实际发生的事情;(2)纪录片观照真实的人物;(3)纪录片讲述真实世界发生的故事。同时,他又对这三个特征进行了修正和详细的辨析,因为这些特征也完全可以是故事片的特征。然后,他对纪录片下了这样一个定义:“纪录电影谈论与真实人物(社会演员)相关的环境和事件。真实人物在故事中按照他们的本来美貌向我们现身说法,对影片所描写的生活、环境和事件表达令人信服的主张或看法,定义制作者独特的视点将故事整合成一种直接观察世界的方式,而不是一个虚构的寓言。”

    但是尼克尔斯对这个定义并不十分满意,他说:“与努力为纪录片或者非纪录片寻找一个一劳永逸的定义相比,我们更亟须做的事情是:观察在纪录片发展与演讲的观察中,曾经出现的许多影片样式和类型,以及在新的更加广阔的舞台上实验和创新的实例。任何定义都创作模糊性。定义的模糊性之所以产生,一方面是因为定义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另一方面是因为,在任何一个特定的时刻,都没有一个定义能够涵盖所有的、我们认为它可能是纪录片的电影。”

    理论是灰色的,创作多彩的。但是,为纪录片寻找定义并非没有意义,关键是不要忘记纪录片的定义永远无法离开故事片,因为纪录片是与故事片相对的概念。试图在两者之间划出一条明显界限的想法,容易忽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辩证关系,就像中国古老的太极图呈现的辩证关系。只见对立、不见统一是不符合辩证法的。对我来说,“一分为二”很重要,“合二为一”也重要,辩证统一更重要。

    说到纪录片与故事片的界限问题,我想起《庄子·天下》中的一句话:“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句话的意思是:一尺长的棍子,每天取一半,永远也取不完。这句话经常用来比喻事物的无限可分性。古希腊也有一位哲人曾经提出类似的“人龟赛跑”的悖论:跑神阿其里与龟神赛跑,跑神的速度是龟神的10倍,让龟神在前面100米处起跑。当跑神追到100米时,龟神又向前爬了10米;而当跑神追到这10米时,龟神又向前爬了1米;当跑神追到这1米时,龟神又向前爬了1/10米……也就是说龟神将永远在跑神前面1/10米,跑神永远追不上龟神。

    不是说纪录片与故事片之间没有界限,界限还是有的,而且是无限可分的,但是当两者的界限分到一定程度之后可能就没有多大意义了,就像尼克尔斯所说的那样:“这根本不重要。”这时可能就需要“合二为一”的思维了,就像陕西关中地区的秦歌《大实话》所唱的那样:“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矮板凳都是木头……”按照这样的逻辑,我们是否可以说“纪录片故事片都是片子”?意思是:无论纪录片还是故事片都是电影。这句话说起来简单,但是经常被人忘记。

    中国学界历来有“六经皆史”以及“文史不分家”甚至“文史哲不分家”的传统。“六经皆史”是指《易》《诗》《书》《礼》《乐》《春秋》六经皆为中国古代史书的一种主张,“文史不分家”是指文学和史学是分不开的,文学中有史学,史学中有文学。中国历代的优秀史学作品和文学作品大都是“二位一体”或者“合二为一”的。除了六经,还有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但是,“文史不分家”并非适用于所有文史作品,有时还是可以分家的。关于“文史分家”与“文史一家”的争论也是古已有之,前者以唐朝史学家刘知几为代表,主张“文史易辙、纯洁史体”,认为文就是文、史就是史;后者以清代史学家章学诚为代表,强调“文史相通、六经皆史”。值得指出的是,刘知几虽然恪守“史书之大体”,反感“矜炫文采”尤其是“以文乱史”的现象,但是他也不排斥史乘中的文采。而且历代史家也都基本上认同“良史莫不工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等说法。

    总体来说,“文史之争”可以说是艺术性与文献性之争。以《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为例,前者作为文学作品强调艺术性,后者作为历史文献强调文献性,但是两者又都有共同的史实依据。这种情况也是纪录片与故事片争论的焦点,尼克尔斯指出:“纪录片与故事片的分别,取决于故事在根本上与实际情景、事件和人物吻合的程度,以及电影制作者借真实故事浇自身块垒的程度。每一种情况都一直存在。一部纪录片讲述的故事源于真实世界,但可以从电影制作者的视角来讲述,并且使用电影人的语言。这是一个程度问题,不是非此即彼、黑白分明的区别。”

    对于纪录片与故事片的界限问题,我喜欢“一分为二”,也喜欢“合二为一”,更喜欢“辩证统一”。借用《三国演义》卷首语的说法:“话说电影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该分则分,该合则合。”纪录片与故事片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纪录与传播人类文明史方面各有千秋,各自发挥着彼此无法取代的优势。正是这样的想法促使我写作了长篇论文《将纪录片放在合适的位置》,后来更名为《纪录片与故事片优势互补》,并且用作美国学者与纪录片制作人希拉·柯伦·伯纳德女士写作的、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孙红云女士翻译的《纪录片也要讲故事》中文版序言。

    引进和出版本书中文版的后浪出版公司希望我为推介本书出谋划策,除了写作这篇序言,我还在书名的翻译上做了一点手脚。本书英文版书名为“Documentary Storytelling”,翻译成“纪录片讲故事”就可以了,但是我建议加上“也要”两个字,颇有些向故事片叫板的意味:讲故事不是故事片的专利,纪录片“也要”讲故事。

    本书的“新版前言”在谈论了纪录片的迷人魅力之后紧接着指出:“但首先,这些纪录片必须抵达观众眼前。在本书中,你将会找到通过讲故事来实现这一目的的策略。构思一种独特的叙事方式,不仅通过它传达影片的主题,而且诚实地传达影片的主旨和根源。”这段话中的“抵达观众眼前”涉及纪录片的传播问题,也是值得纪录片从业人员深思的问题。纪录片从业人员往往将纪录片夸得天花乱坠,但是谈到如何将自己制作的纪录片“抵达观众眼前”时经常是一脸愁容。讲故事不是保证纪录片“抵达观众眼前”的灵丹妙药,但是不讲故事的纪录片可能很难传播。

    经过多年观察与思考,我逐渐形成了这样一个看法:相比于无休止地争论纪录片与故事片的边界问题,我更倾向于认为,纪录片与故事片既相通又有别,相互之间难以取代,对于传承历史来说,两者各司其职也许更好。就像文史作品中的《三国志》与《三国演义》,或者《(大唐)西域记》与《西游记》。

    尽管文学作品的作者往往是“借他人之酒,浇自己的块垒”(当然,有些文学作品也可以“借自己之酒,浇自己的块垒”),但是谁又能保证史学文献就是对历史事件纯粹客观的纪录?何况,从传播学和接受学的角度来看,有多少人可以读到尤其是读完65卷本的《三国志》,又有多少人不知道《三国演义》?《西域记》与《西游记》的情况也是如此(《西游记》也许可以看做是“借他人之酒,浇自己的块垒”的一个典范,但是书中包含着真实而丰富的历史与地理知识以及佛教与道教知识)。

    说到历史的传承问题,还要考虑到这样一个问题,历史上很多老百姓根本不识字,别说无书可读,即使有书也读不了,但是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作品完成了历史文献无法完成的任务。我的暂时的结论:如果纪录片工作者觉得拍摄纪录片是一种限制,不妨去拍故事片,在这方面已经有人做出了榜样,比如波兰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参见本书第7章《独立电影》第?节“基氏悖论与纪录片的独特角色”)。

    故事片当然要讲故事,纪录片也要讲故事。电视剧《宰相刘罗锅》片尾曲中唱到:“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故事里的事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关键是谁来说故事,更关键是观众信不信。该剧片首曲唱到:“天地之间有秆称,那称铊是老百姓,称秆子挑江山咿呀咿而呦,你就是定盘的星。”纪录片工作者也罢,故事片工作者也罢,大可不必为自己的片子是纪录片还是故事片而过分纠结,将评判的工作交给观众吧。我国著名电影导演谢晋有一句名言:“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此外,我重复一遍《纪录片也要讲故事》“新版前言”中的一句话:“构思一种独特的叙事方式,不仅通过它传达影片的主题,而且诚实地传达影片的主旨和根源。”我认为作者所说的“诚实”非常重要。无论制作纪录片还是故事片,目的都是与人交流,与人交流重在交心,交心重在真诚。在一次研讨会上,我在谈到影视作品与观众的关系时曾经感言:“交流重交心,交心重真心;你真我更真,你假我转身。”什么叫“你真我更真”?就是说当我看到真诚的影视作品时,可以废寝忘食、日夜“追剧”;什么叫“你假我转身”?就是当我看到虚假的影视作品时就会转身离开,不看啦。

    本来,我想在今天的课上梳理一下2010年代的纪录片发展脉络,但是由于觉得辨析纪录片与故事片的界限也许更为重要,而且我在上次课上曾经埋下伏笔,而且本学期的课程已经接近尾声,所以才转换了讲述的重点。何况近10年来的纪录片还需要时间的沉淀,这里只想简单地向大家推荐一份片目,这份片目包括最近10年的100多部纪录片,我已经发到微信群。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纪录片与故事片优势互补的问题(相关资料可以在网上找到,请搜索“纪录片与故事片优势互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纪录片与故事片优势互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uxro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