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7748510/a1087a1abfc789c0.jpg)
“社火”亦称"射虎",是我国西北地区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
社火,是指在祭祀或节日里迎神赛会上的各种杂戏、杂耍的表演。火具有红火、热闹之意。
闹社火,是甘肃农村庆祝春节最传统的活动之一。查字典,发现传统“社火”有祭祀、祝福之意,是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指在节日里的各种杂戏、杂耍表演。
其实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土地和火的崇拜造就了社火。“社”为土地之神,“火”即为火祖,都是传说中的火神。可以说土地是万物之母,烟火则开启了华夏文明。
人们崇拜社神,敬畏火神,以歌舞祭祀,以示尊崇。甘肃的农村通过耍社火、看社火诉说一年的丰收喜悦,祈求年年风调雨顺,岁岁五谷丰登。
记得小气候,每年正月,社火经过之处,爆竹声声,锣鼓喧天,飘扬的旗帜,抓杂耍的队伍,五彩斑斓的服饰,花枝招展的妇女,共同装点了一份正月里的红红火火。
看到了传统回归后,老百姓奔走相告,争先观看,脸上显露出的久违的喜悦,这为红红红火火的猪年又增添了一份喜庆。
社火产生的年代相当久远,它是随着古老的祭祀活动而逐渐形成的。
远古时的人类正处于幼稚时期,生产力极其低下,原始先民们对人类的生死,及自然界星的许多现象如对日月、灾荒等既不能抗拒,也不可能理解,只能幻想借助于超自然的力量来主宰它,于是创造出各种各样的神。
当社会生产由渔猎转入农耕,土地便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于是渴望风调雨顺、农作丰收或驱鬼逐疫的祈禳性祭祀活动便产生了。
《礼记· !祭法》中载: "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为社。 "
社火这一活动千秋万代地流传下来,但随着人类的进步,时代的演变,其形式、内容发生了质的变化,新的时代赋予社火以新的内容。
“文化大革命”期间,古代剧目停演,社火也被斥为宣传“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四旧之一,被禁演。
史料记载20 世纪 80 年代,社火这一传统民间娱乐活动才得到恢复。
现时社火从根本上摒弃了对“神”的崇拜和对祖先的祭祀,纯粹演变成了一种内容健康、形式活泼、名目繁多、生动有趣的文化娱乐活动,同时,也成为一种新的民俗。
【无戒学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