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一种社会的动物,这句话出自《尼各马克伦理学》,是亚里士多德说的,从中我们也可以得出一句道理,就是只要有人,那就有社会,只要有人,那就有集体。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集体和社会呢?从最初的先民来讲,他们之所以群居在一起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吃饱饭。比如一个人碰到一只羚羊,可能根本就追不上他,如果10个人在一起围堵他,那没准就能捉到这只羚羊,那么自然人越多,对于所有人的生存也就会更便利(除去发生极端事件的情况)那么自然,为了让自己的本能得到满足,很多人就会群聚在一起,慢慢就形成了不同的集体,当然此时的人类集体和动物集体是几乎没有区别的,因为动物集体之所以在一起也是为了吃饱饭,而此时的人类集体如果只是停留在本能层面,那么也只是为了吃饱饭。
正是因为本能的需求,所以早期的人们聚到了一起,他们一起找到适合生存的地方,比如在大河边种植谷物等等,或者一起打猎。可是人类就只止步于此了吗?
人类和动物毕竟是不同的,在人们的本能欲望得到满足以后,进而演发的就是心里的集体,每个人在吃饱了以后也会拥有自己的情感,对其他人产生出爱慕之情,憎恨的心情等等,有时候文学作品也正是因为产生了情感才能够产生,比如说很多借物抒情的文章和诗歌都是这样的,他们就是在吃饱了饭满足了本能层面的需求以后,看到了大千世界的奇观,从而写下了这些文章和诗歌,情感实际上也是每一个人必不可少的,如果每一个人都只是冷冰冰的,没有任何情感的,那我们这个社会也许不能延续至今,正是因为怜悯的心情,看到落水的人在情感上告诉自己想要去救他,看到了,不幸的人在情感上想要去怜悯他,这些也都是支持我们的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的,虽然是每个人都有的,可是也是很重要的。
当然在本能得到满足以后,引发出的不仅仅是心理的集体,还有更多的是理性的集体。比如说有些人开始观察天象,尝试总结出一套可以适用于不同季节的种植食物的方法,有些人开始通过自己的思维制造和构思如何建造出更善于捕猎的工具,以获得更多的食物。当然这些理性的思考还是基于本能的问题来考虑的,也就是说我们已经开始会思考问题了,可是这些问题仍然是本能层面的问题。那么在网上的就是真正思考人之为人,对于自己的生命提出疑问,对于整个世界提出疑问,比如不同的文明对于整个世界的构思也是不一样的,古希腊人在公元五世纪就画出了非常接近于今天的世界地图,而中国人当时只是认为天圆地方,中间的我们就处在世界的中心,而四周全都是海洋。
这就是不同的文明对于世界的不同的思考,那么进而古希腊的很多哲人也对人类发出了疑问,他们开始探索人性,人欲还有形而上学等等跳出实际生活的问题,可以理解为他们之所以会思考这些问题,是因为他们在情感层面和本能层面已经得到了满足,于是进而想要去追求更多。
在理性的集体满足以后,接下来就要到德性的集体了。当然这很明显是很难的,那就应该真正能做到每一家人都路不拾一,夜不闭户,每一个人都充斥着德性,以及散发出自己人性的光辉,这也是当今每一个集体应该努力的方向,这种社会是每一个政治家都想要追求的社会,也是我们心目中最美好的样子!
当然,集体固然是很重要的,可是如果我们的集体追求的方向本身就是错误的,那我们也不应为了集体而抛弃自己的道德律和判断力!乌合之众这个词也正是如此,当集体犯错的时候,那我们应该想办法指证出正确的道路,否则就要想办法跳出集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