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人认为,如果要根据环境而变换自己,会使得远离最自然的风格,这是对他们真实性的一种威胁。
这些“坚持真实者”的最大问题在于,是基于过去来定义真实性的,因此他们认为,改变就意味着失去了真实性。
而又将真实自我的范围扩张得极大,包括了价值观、领导、演讲、穿着,以及行事风格等多重方面。
避免真实性陷阱的核心在于扩展自我概念。
斯坦福心理学教授,黑兹尔·马库斯的一些关于职业的研究发现,人们对自己的身份,不仅仅基于过去和现在的自己,还同样基于对未来自己的展望。
那个潜在的自己,会引导着现在的你的行为,从而使你渐渐朝着理想的自己而努力。
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试着朝更多不同的方向发展自己。
——做个“随机应变者”
与坚持真实者相对的是“随机应变者”。
他们比别人更擅长角色的转变,且在转变时更加自然。
他们愿意,且能自如地适应环境的需求,同时不会产生一种觉得自己很虚伪的内疚感。
他们有核心的自我价值观和目标,所以不担心转变会对自己的信仰造成影响。
如果我们把关注点,从外在表现转变到要学习和追求的东西上,你将不再试着保护自己过去的身份,让其免受改变的威胁了。
——像艺术家一样偷师学艺
即使是伟大的艺术家,也无法做到彻底的“原创”。
作者在阅读过艺术家,奥斯汀·克里昂的畅销书《像艺术家一样偷师学艺》后得出结论:没有什么是原创的。
这位艺术家还提到,通过他的个人经历,他发现他是在动手去做事的过程中,弄清楚他到底是谁的。
模仿榜样,是一个很好的进步转变的方式。
如果你把自己的身份认知,当作游戏一样,你就会觉得直接从别人那里借鉴是可以的。
但借鉴也有一个诀窍,那就是不要仅仅模仿一个人的全部,而是提取不同人的精华之处,再经过修改和改进,从而得到自己独特的见解。
就像作家威尔逊·米茨纳说的,如果你模仿一个作家,那就是剽窃;但是模仿很多个作家,那就是研究。
——灵活地讲述你的故事
你每天都会有不一样的目标,你会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乃至改进你的故事。
这并不是在做一些虚伪的事情,只是在确定新目标之前尝试不同的可能性。
当你的目标改变时,你的故事也应该随之改变。这样,你的故事才能与你的新目标相关,从而赢得观众的共鸣。
很多改变的方法告诉你,你从开始就要想好,改变后获得的结果是什么。
但实际上,弄清楚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领导者,是改变中最后一件需要做的事,而不是第一件。因为,进步过程中可能有一些没有预想到的方式,改变了你。
尽管,你不能预测未来到底会是什么样的,但在转变过程中,你可能经历以下五个阶段。
阶段一:发现差异
成年人的学习,和改变大多数时候,都是从对自己不满意,或是觉得很迷茫开始的,他们发现了自己的期望,与别人的评价之间的差异。
而这个差异,往往能激励我们开始付出行动。
阶段二:只加不减
很多人在开始练习一些新技能的时候,会发现自己比以前忙很多。
因为,我们不会立即中断从前那些有价值的工作。只有当新工作获得足够回报并能让我们坚持下去后,我们才会减少之前的工作。
阶段三:混乱迷茫
个人改变的道路都是曲折的。
我们都天真地希望,改变过程是不断前进的,可也都清楚地知道这是不现实的。
也许是因为自己的决心,无法支持我们继续完成改变。也许是因为身边的人,认为我们做不到,或是不认可我们的改变。
这些压力都会消磨我们想改变的决心。
阶段四:重新设定前进方向
混乱迷茫阶段产生的那些困惑,使得我们回过头来重新审视自己之前所定下的目标。
因为在设定它们的时候,我们并没有考虑到,新的行为方式符不符合我们的目标可能性,所以最后,我们不得不改变目标。
这个时候,我们开始把外在表现力内在化——反思、修改,再设定一条正确的前进方向。
阶段五:内在化
内在化,是改变的必经一步,它能帮助人们从所知及所做,进一步走向认识自己。
比如,一名管理者也许知道,在她演讲时不应该只是对稿念,而是应该用一种富有激情的演讲方式来感染员工。
但如果,她将这种鼓舞人心以及关心员工的价值观内在化,她将比之前更能展现出激情和感染力,因为这种演讲方式符合她的价值观。
遥望着那些卓有成就的人,我们一边羡慕,一边却总认为自己缺乏能力,即使付出努力也未必获得成功,不如不做。
关于这一点,孔子对宰予的批评已经道出真相:“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汝画!”
意为:如果真的是能力不足的人,做到一半才会力不从心而放弃;你却根本没有开始,这不过是画地为牢罢了。
而改变,最佳的时机是现在,最佳方式是——去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