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站在树上的鸟,
从来不会害怕树枝断裂,
因为它相信的不是树枝,
而是它自己的翅膀。”
时代发展与进步,安全感这个词为更多人知晓。
在日常生活中,有青春期的家长问我:“佳佳老师,我孩子14岁了,还要跟我睡,是不是缺乏安全感啊?现在给她补安全感,还有用吗?”
可见,很多父母都是知道“安全感”这个词,而对这个词缺乏科学的认知和理解。
阅读本文的亲,也许已为人父母,但自己都缺乏安全感;也可能因为无心之失,让孩子缺乏安全感,就让佳佳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去寻找“翅膀”吧!
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刚满月的冬冬经常哭闹,睡眠也比一般的孩子少很多,家人带到医院去检查,发现孩子身体并没有什么疾病;
3岁的菲菲从2岁多就开始上小托班了,可到了3岁她还是每天在嚎啕大哭中被奶奶拖进幼儿园,这1年,菲菲经常感冒发烧;
4岁的琪琪到哪里都要带着她的小被子,小被子脏兮兮、破破烂烂,有一天妈妈洗了小被子,琪琪大哭了2个小时……
8岁的托尼在学校没有朋友,经常被同学欺负,他非常孤僻,喜欢躲在角落里;
13岁的莎莎和社会上的小青年谈恋爱,被发现后,父母将她关了起来,她跳窗时摔断了肋骨……
16岁的阿翔一遇到挫折就萎靡不振,逃避困恼,任父母怎么鼓励都无法重新站起来;
22岁的萨莎和男友刚确定关系就会提出分手,已经分手了6个男友;
37岁的李女士经常对先生、2个孩子爆发无名火,事后回想,这些事都是小事啊,她非常疑惑;
41岁的张女士出差住进宾馆时,第一时间就是检查衣柜、窗帘后等地方,担心会有歹人隐藏,晚上睡觉也是必须要开着电视才能入睡……
64岁的张大爷,无论大事小事都要把几个儿女叫回家中,还要求必须要在30分钟内出现在他面前,有一次,大儿子没能及时回来,张大爷就到大儿子的单位又哭又闹,大儿子极其尴尬。
……
以上案例,大家都遇到过吗?
可见,安全感的匮乏,如不觉察和改变,足以影响人的一生!
安全感的来源
安全感的来源之一:重要他人是安全感的根
在你伤心难过、遇到困难挫折情绪低落时,或是生病难受时,你会呼唤谁呢?
绝大部分人,都会呼唤“妈妈”……
是的,我们并不是母亲的附属物,我们是独立的个体,不过我们早期的生活,是离不开父母的。
我的一个来访者,从满月就被送去了奶奶家,到初中才回到父母身边。
虽然父母对她很好,但她总是刻意保持距离,彬彬有礼,对父母也没什么需求。
直到奶奶去世时,她的儿子已经3岁了,她经常失眠、多梦,有一次,梦中去世了一个人,这个人是奶奶的面容、妈妈的身份。
她在大哭中醒来,嘴里一直叫着“妈妈……妈妈……”她这时才觉察到,她深爱妈妈,但是又怨恨妈妈,怕受到妈妈再次“抛下她”的伤害,所以一直和妈妈保持距离。
妈妈是我们最初的重要他人,是我们的重要港湾,妈妈的怀抱与接纳,是我们的心灵养分,无论我们外表高矮胖瘦,内心的强大来源是妈妈的爱。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还会遇到老师、同学、朋友、邻居、恋人、伴侣、孩子……这些人也会成为我们当时的重要他人,和他们的相处方式,很可能会沿袭与妈妈的方式。
在美国,“哭声免疫法”风靡一时,作为重要他人的妈妈们纷纷传播效仿,这些婴孩们被训练成极少哭闹、让妈妈省力的乖婴儿。
但经过时间的检验,用“哭声免疫法”照顾的孩子,轻则睡眠障碍,重则人格障碍甚至精神分裂。付出一代美国儿童的幸福代价后,此方法终于被欧美深深反思和摒弃。
安全感的来源之二:情绪记忆会闪回到儿时
某个深夜,我突然惊醒,没有声音也没有什么奇怪的地方,似乎来源于我自身的恐惧,醒来后,我完全睡不着了,由于我的敏感度很高,所以我对自己做了一个情绪回溯的催眠,竟然发现我恐惧的根源来源于我婴孩的时候:有一次,爸爸妈妈把我送到了奶奶家,我被爷爷奶奶的争吵声吵醒,又觉察到妈妈不在,就害怕得嚎啕大哭起来。
瞧瞧,某个情绪突然造访,有时竟然是无缘无故的,而它的根源竟然在孩提时代。
试想,一个孩子做错题就被打,打了继续做,再做错,又被打,做题=出错=被打=疼痛=恐惧,这个孩子又如何能热爱学习呢?
当然,有很多父母希望孩子永远快乐,可就算父母给孩子提供了“无菌”的环境,孩子依然会有低能量情绪,怎样陪伴孩子、接纳孩子的低能量情绪,才是让孩子恢复高能量情绪的高招。
安全感的来源之三:创伤事件会造成心理的固着
一位妈妈,在孩子中班的时候就要求孩子学写汉字,写错就罚抄,不肯抄就打到抄,孩子经常被逼得哭到喘不过气。上大班时孩子孩子突然有了变化,有时会主动写字,一写就写100遍,有时,又在本子上画黑乎乎的团子。主动写字就获得表扬,画团子就会又招来一顿打。
到了小学,孩子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一个字,明明写得很好了,他都觉得不好,反反复复擦,老师同学都说很好了,他还是觉得不够好。在书写上出现强迫倾向。到初中,孩子都纠结于字的整洁漂亮正确,经常只能答试卷的三分之一,并且出现了反复穿衣、反复洗手等强迫症状。
其实,在大班,孩子出现画团子的时候,孩子是在呼救,很可惜,妈妈并没有觉察到孩子的心理状态有问题,孩子的行为、心理便固着在了幼儿园中班的写字完美上。
再比如,恋童癖患者,往往在童年都遭遇过猥亵、性侵和虐待,使得他的心理年龄固着在创伤的年龄,成年后,他依然喜欢与固着年龄相当的女孩子或男孩子。
安全感的来源之四:接纳与反馈,让依恋关系更完整
记得米拉小时候,由于我的无知,把她放在我母亲家照顾,虽然我母亲对她很好,但她见到生人经常躲在我的身后,去游乐园玩,不敢离开我。
我知道这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我会鼓励她到几米远的地方去玩,一开始她不肯,并且还观察我的表情,我表示接纳她的想法,可以就在我身边玩,慢慢地,她可以离我有段距离了,但她总是跑回来、喊我或是看着我。我就一直微笑着看她,她叫我我就答应她,她跑过来,我就拥抱她。
正是我的接纳与反馈,让她修复了安全感。
后来,她完全无视我,尽情玩耍。
修复安全感的秘诀
无论是我们自己,依然欠缺安全感,还是我们的无心之失,造成了孩子的安全感,我们都可以从现在做起!
修复安全感秘诀一:了解身心安全感类型
刘女士经常兴致勃勃地向先生提出想要旅游的计划,却总是被先生驳回“这破地方有什么好玩的”,久而久之,刘女士有时兴致高涨有想法,有时自己推翻自己的想法“算了吧,他肯定又是打击我”,有时刘女士会为其它事情专门找茬去跟先生吵架,有时又为先生精心制作一顿美味佳肴……
刘女士是矛盾冲突型。
她的安全感类型来源于母亲。
她的母亲非常情绪化,心情好的时候紧紧拥抱她、亲吻她、要啥买啥;心情不好的时候,能一脚把她踢到墙边。
试想,刘女士在没有觉察的情况下,她的方式会运用在先生、孩子孩子身上,又是一个新的轮回。
修复安全感秘诀二:先修复自己的安全感
有一段时间,我对米拉的教育非常矛盾,一方面希望放手让她去尝试,另一方面又担心她,或者在她出错时指责她。
后来,我意识到是我自己的安全感有欠缺。
以前,我会为我的矛盾而自责,后来,我会对着镜子微笑:“刚才的做法是有些糟糕,不过好在我们还可以调整,为努力的你,点赞!”
有一次,因为一件小事,我的情绪有些爆发,事后,我觉察到很多,于是我跟先生进行了分享,他表示了对我的关心和支持。
我非常惊讶,因为以前的我会担心我说了我的想法后,先生会嘲笑我,事实证明,我的担忧是我想象出来的。
我逐渐发现,爱自己、赞美自己,让对方了解自己,主动表达自己,自己也多留意、关怀对方,会让关系更和睦,也可以让自己更有安全感。
修复安全感秘诀三:修炼心智化模式,建立更高层次的安全感
从经常指责到闭上嘴,从闭上嘴到觉察情绪,从觉察情绪到觉察情绪背后的认知,我的情绪记忆得到了接纳和修复,情绪回路发生了变化。
在米拉6岁的时候,她希望自己洗澡。我一方面为她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感到高兴,可当她将浴室弄得乱七八糟的时候,我又开始责怪她,自认为语气不严厉的我,竟然把她说哭了,我赶紧拥抱亲吻她。
待她情绪平和后,我做了一个探索,觉察到,我的矛盾来源于儿时,我经常想要表现获得父母的认可,但很多次,他们似乎都不会表扬我,而是去指出我做的不好的地方,所以我内在有失望、遗憾、愤怒。我又不知不觉沿袭了他们的模式。
在一次次的觉察中,我现在可以在多数时候平和地看待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儿童时期的安全感决定了孩子一生的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