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们都曾受伤,但是我们终将痊愈

我们都曾受伤,但是我们终将痊愈

作者: 阿拉小仙儿 | 来源:发表于2020-05-06 09:07 被阅读0次

    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如果不是做了老师,我想我不会这般深切地感受到原生家庭带给一个孩子的自卑和怯懦。可悲的是父母往往没有意识到自己无意之中的细小举动,带给孩子的心理创伤。这些创伤在我看来,属于慢性暗伤。它不会一下子把孩子伤害的体无完肤,但是它会通过我们肉眼看不见的伤害慢慢根植在孩子的内心深处。

    每个班级近60个孩子,只需要看孩子的眼睛,便知道那些孩子是在爱中成长,哪些孩子是在忽略中被迫懂事,哪些孩子正在暗中收拾自己的伤口,一边担心着被人看到,一边又渴望着能照进来一束光。被迫懂事的孩子,眼睛里常常充满的是怯懦,这类孩子很难在集体中感受存在感。那种眼神是诚惶诚恐,是小心翼翼,也是患得患失。心里有伤的孩子,在青春期表现的颇为叛逆。这种叛逆很多时候又把伤害指向了父母,指向了这个带给他一生创伤的原生家庭。

    从事这个职业的第十年,我更加深信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深信孩子是父母的缩影。一个不交作业的孩子,父母的作业完成起来也令人堪忧。每每需要家长完成某项任务时,心里都默默为几位家长捏了把汗。每每需要家长协助孩子完成某项任务时,心里更是为孩子捏把汗。

    我看见过原生家庭带给一个人的创伤,但是一个人决不能把自己成长中遇到的所有问题都推给原生家庭。因为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有均等的第二次成长的机会。

    《走出原生家庭创伤》中说,“勇气、毅力、同理心,再加上对自己的诚实,是我们在重新成长之路上的最佳伴侣。”

    在此也想和屏幕另一端的你分享这本书中介绍到的练习方法:

    用温柔而坚定之声代替自我批判之声

    找一个让你能感受到轻微到中度负面情绪的激活点,闭上眼睛,把自己带到那个激活点的回忆中去。在回忆中问问自己:如果现在遭遇到此情此景的人不是我,而是我的孩子(或者未来的孩子)、我的爱人(或者未来的爱人)、我的挚友,总之是一个我非常关爱、非常在乎的人,我会对他(她)说什么呢?把你的回答记录下来,大声地读几遍。然后问问自己,在听了这些温柔而坚定的话之后,你的心情又变得怎样呢?

    把你的回答记录在表中。

    像这样可操作的心理治疗方法书中还有很多,如果你愿意给自己或者给孩子一个重新开始自我成长的机会,不妨读读这本心理学书籍《走出原生家庭创伤》。

    “每个人天生都有自我愈合和重新成长的能力。这些力量将会推动你走出“永恒的受害者”模式,重新找回内心的智慧与韧性。你有权利,也有能力,改写自己的人生篇章。”

    把爱的电量切实地输送给孩子,身体力行,严格规则,培养孩子的边界感。疗愈孩子的同时,相信你也会走上自我疗愈之路。

    晚安吧@明天也要用力去爱的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都曾受伤,但是我们终将痊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vhig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