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31

作者: 尼摩 | 来源:发表于2017-12-31 03:11 被阅读0次

    2016.12.2

    “人柔软的好像一块橡皮泥,有些事情就像石子一样被揉进这块橡皮泥里。橡皮泥越来越大,显得石子越来越小。人以为它不存在。人以为没有石子的橡皮泥切面,就代表没有杂质。但它一直都在,走路的时候迈出的右腿会因为它痛,咀嚼食物时联动的某颗牙齿会因为它痛,从眼睑上掉下的睫毛会因为它痛。当橡皮泥干裂的时候,石子可以轻轻松松被取出来了。”

    2017.12.31

    为艺术和真理而存在的那些人,身体虽受到石子的折磨,却成为自己灵感创作的来源,在痛苦中愈发的柔软真切。橡皮泥干裂,有点像妥协和放弃,一个人再也挣扎不动了。可悲。

    2017.2.24

    “昨晚还看到你的作品 今下午就离开了 还不太相信这是否是事实 若是 只愿你觉解脱 ​​。”

    2017.12.31

    任航离开之后迅速蹿红。八月之后他的作品开始出现在各类展览,也引来不少自媒体对他报道。而懂他的又有谁呢?他的作品始终是直面死亡的,就像是擦掉玻璃上的雾气,让一切本能不加掩饰的展现,多么鲜活和热烈,这是真。

    2017.5.9

    读到木心先生这样一段话:

    “艺术家的精神是酒神的,行为是舞蹈的。软骨病不能跳舞。艺术的宿命,是叛逆的,怀疑的,异教的,异端的,不现实的,无为的,个人的,不合群的。宗教的宿命是专制的,顺从的,牺牲个人的,积极的,目的论的,群策群力的,信仰的—其实就是政治。”

    2017.12.31

    说不再像以前那么有棱角,不是因为被所谓的生活“磨平”了、“妥协”了、“背叛”了自己,而是找到了一种平衡,不伤害自己,也不让别人难受。但心里清楚自己的初心。这个平衡很难,我花了很多力气才找到,所以我现在可以从我的角色里抽离,让自己开心一点。也放过别人。区别于艺术家,做为一个普通人,这是我的入世方式。我在为撑筏出海的那一天而努力。

    2017.6.30

    “有时候,桃花的坠落带着巨大的轰响,宛如惊蛰的霹雳。闭上眼,消瘦的残花就回到枝头,一群玉色蝴蝶仍在吮吸花蕾,一只漆黑的岩鹰,开始采摘我的心脏。”《桃花》马骅

    2017.12.31

    六月我重回到岛上,带着这本我翻看了很多遍的诗集,马骅已不在,不知最后他怎么想自己,是否看透了眼前的雾?我让自己去模拟那种走向死亡的场景,我想知道,我到底会不会走那一步。而荒岛是温暖的,有个人和我说,天不早了,你今天环岛的话走到一半就往回走吧,要不然不安全。也许因为此,我折返了。现在,我很好,我不会再想走那一步了。谢谢和我有过交集的所有人,你们温暖的点点火光,为我照路。

    2017.8.19

    “反正那些孤独 你们也不会懂。”

    2017.12.31

    当代艺术。除了摄影外,装置、单路视频等这类的艺术载体实在让人唏嘘不已。想要说清楚的内容明明很简单,集中精力想要去说明艺术的意义,为什么要通过复杂的形式呈现,就像是迂回的在画圆一样,太噱头了。是不是因为现代人缺乏读/看经典的能力呢?

    2017.8.27

    我在西北的旷野上,躺在太阳炙烤的沙丘上想:

    “我现在所经历的精神上痛苦的啮噬,绝不比开膛破肚的疼痛简单。” ​​​

    2017.12.31

    情况在好转。而我有时在想,现代社会人人都要做高情商高社会交往能力高自我情绪控制能力,快乐是标配,即使是面对困难和压力。如果人人都那么开心,愉快,那感受力呢?那种追而不得的折磨中所产生的美呢?刺痛心灵创作的来源呢?那还会有叶芝、梵高吗?

    2017.11.19

    “不完美也不糟糕,不妥协也不无奈。”

    2017.12.31

    2017,我们又忘记了什么?

    一个摄影师的离开、一大群在夜里无家可归的人、枪击案、三种颜色、雾霾、信息泄漏……

    遗忘让我们不会疼痛。

    -END-

    尼摩于2017.12.31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7123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vlo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