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宏刚
古人常说的“文房四宝”是指笔墨纸砚,即毛笔、墨锭、宣纸、砚台四种跟写字息息相关的书写工具。
现代人为何越来越少使用文房四宝,我认为有三个主要原因。
其一,现代社会的书写工具很多,使用起来非常方便,笔墨纸砚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的书写要求。
其二,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快,做事追求效率,用毛笔写字的话需要进行长期练习才能写好。由于现代人驾驭不好毛笔,写不出像样的毛笔字,就不愿去碰笔墨纸砚。
其三,电脑、写字板、手机等现代科技产品的普及,让人们操作键盘或者触屏就可以写字,用笔写字的习惯逐渐变成了过去式,人们连钢笔、圆珠笔都很少使用,使用笔墨纸砚自然就更少了。
笔墨纸砚在中国古代是必备的书写工具,尤其对书生、文人、士大夫、官员等人来说,每天要跟文字打交道,要学习四书五经,要写诗作文,要批阅各种状子和文书,因此,这些人都必须准备好笔墨纸砚,以便随需随用。
“工业革命”以后,相继出现了铅笔、蘸水笔、钢笔、圆珠笔等新型书写工具,它们使用起来要比毛笔方便许多,这些书写工具自清末流传到中国后,受到了许多新式文人的欢迎,进一步压缩了笔墨纸砚的使用空间。
不可否认,摆出笔墨纸砚来写字,有一种古朴典雅的味道,看起来很有品位,很有仪式感,但是,使用它们真的很麻烦,跟现代人追求快捷、高效、便利的生活方式有些格格不入。
首先,需要“醒笔”,顾名思义就是让毛笔醒过来。
毛笔在上次使用完,上面会有残留的墨汁,即使及时清洗,仍然难以将残留墨汁全部清洗掉,这些残留墨汁会浆住毛笔。再次使用毛笔时,需要把笔头用开水烫一下,让其完全散开,才能更好地蘸墨。
墨汁需要现磨现用。墨锭一般制作成圆柱体或长方体,需要使用墨汁时,要先给砚台里边加些水,再拿起墨锭在砚台里边研磨,直到磨出符合自己写字要求的墨汁。有的人喜欢使用浓墨,就需要多研磨一会儿墨锭,加少量水。有的人喜欢用淡墨,可以少墨多水。有的人喜欢宿墨,即放置了一夜的墨汁,这种墨汁使用起来黑中透亮。
可以说,磨墨是一项技术活,需要耐心慢慢研磨,心浮气躁的人很难磨出符合要求的墨汁。
宣纸的使用也很讲究,有的宣纸“渍化”快,即墨汁在纸张上散开并形成墨韵的速度快,此时,必须使用稍微浓稠一点的墨汁才能杜绝,或者,在使用淡墨时,要加快书写速度,否则,宣纸上容易留下一块块墨疙瘩,俗称“墨猪”,这是书法中的大忌,非常影响字迹的整体美观。
总体来说,写字的人必须根据宣纸的特性来选择浓淡适中的墨汁,才能在宣纸上写出让观者赏心悦目的字迹。
毛笔蘸墨一次,能写出几个到十几个字,这还是在具备扎实的书法功底的情况下才能做到,比起钢笔、圆珠笔等书写工具,毛笔写字的效率确实不高。
再加上笔墨纸砚合在一起使用起来比较繁琐,进一步挤占了人们的工作时间,降低了人们的书写效率,因此,笔墨纸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可以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即使当今的许多书画家,也不喜欢使用笔墨纸砚,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笔墨纸砚使用起来过于麻烦了。只有一些追求“古典情怀”的书画家还在使用笔墨纸砚,也算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敬畏和传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