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23日,笔者参加了师优课——2022年迎新春公益直播(初中语文)活动。听了余映潮老师的两堂讲座,分别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三个关键”“关于提高阅读教学本领的八个关注点”。虽是初中语文专场,但对高中语文教学同样有用。笔者受益匪浅,有醍醐灌顶之效,现将听课心得记录如下:
变“教学课文”为“利用课文”
变“轻慢语言”为“着力学用”
变“泛谈感受”为“精读训练”
变“碎问碎答”为“实践活动”
变“思路不清”为“板块思路”
变“读过问过”为“积累丰富”
变“只读不写”为“读写结合”
变“平俗手法”为“高雅教学”
一、变“就课文问课文”为“利用教材资源”
“就课文问课文”是我们的陈旧的教学习惯,我们需要将教学理念和教学习惯提升到“利用课文资源、设计学生的课中实践活动”的高度上。
其实,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也有意识地利用教材资源,比如在讲《百合花》时,顺势给学生讲小说相关知识,人物描写的方法、环境描写的作用等等。然而由于能力有限,只是让学生停留在知道的层面,并未渗透知识。
余映潮老师的讲座, 提供来许多有用的案例,比如整理了《春》的教学资源。运用这些教学资源,设计了两个课时的“语言学用”活动。以背景资料、字词认读导入——活动一:朗读训练,全文朗读,感受章法——活动二:赏析训练,“春花段”——活动三:背读训练,“春风段。由整体到局部再到细部,深入解读文本。“变‘读过问过’为‘积累丰富’”。
反观这一学期的教学,笔者自以为写作背景、字词等是基础知识,高中生完全有自主预习的能力,放在课堂上讲只是浪费时间。于是布置一个预习任务给学生就算解决了,课上也没有检查落实,把讲过当作学生学过,最后学生啥也没学到。比如在讲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笔者让学生利用周六的自习课到电子阅览室查找苏轼一生的轨迹,并做路线图,课上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让学生亲自去查找资料,目的是加深印象,深入了解苏轼。然而课上活动很热闹,学生对苏轼的理解却是浮于表面,课后便忘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想我可以布置一个前置任务,给同学或是学弟学妹讲苏东坡。然后利用一些课外资源,比如“康震讲苏东坡”林语堂的《苏东坡传》等,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苏东坡,之后再用百家讲坛的方式,让学生上台展示。
另外,余映潮老师还整理了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所有知识点,比如内容主题、训练项目、能力训练点、活动·探究内容、教材中的“术语”“评价语”“指导语”、每篇课文的知识点等等,其对教学的用心专研程度,吾等望尘莫及、自愧不如。反观自己的教学,只关注于单篇课文肤浅的解读,正如余映潮老师所说,解读课文内容是最浅层次的教学,千万不要认为把课文问过,学生答过就是教学。阅读教学的任务是,训练学生的阅读赏析能力、对学生进行语言学用的训练、进行读写技能的训练、进行知识积累训练。
“教学资源”是高层次理念。用于对学生进行语言教学、技能训练、学法实践、知识积累、情感熏陶的语文材料就是教学资源。 这也给了自己一个方向,要有系统地整理高中教材中的教学资源。
二、变碎问碎答为以主问题引领实践活动
这个学期,笔者明显感觉自己的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花了大量的时间备课,也有意识地关注课堂容量,将课堂活动设计在三个板块左右。然而教学进度总是跟不上,课堂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自己也不知道时间消耗在哪里。
正如余映潮老师所说,是课堂上那些碎问,碎读,碎评,碎说等零碎的、毫无文气的语言,耽误了课堂的教学。比如请一个学生朗读一段文字,再请另外一个学生评价,老师顺势传授朗读技巧。此类课堂片段时常在我的课堂出现。还有,课堂上常组织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看似热闹,然而没有让学生静下来,让其有独立思考的时间。结果就是,学生的朗读水平没有提高,原先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很多,最后课堂变成几个代表的舞台。班级整体素养不高,也没有较高语文素养的学生出现。
在今后的教学中,本人要注意学生的集体活动,要让课堂有动有静。“在教学中深入到学生的听读能力、赏析能力、品析能力、论析能力、微写能力来。”
三、提高课文研读能力
在以往的备课中,我只是侧重于关注教参,按着教参的思路照猫画虎。没有深入文本、解读文本,因此教学也只是浮于表面。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文学欣赏能力,就要阅读专业书籍,而不是局限于教参。在教学中也要注重方法,每个教学环节设计的依据是什么,训练目标是什么,教师心里要有底。
正如余映潮老师寄语所说,“趁着年轻多做事”“在每一个教学细节上练本领”。教学之路漫漫,行者无疆,思者无域。我们一直在路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