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自由之路》3/10
“估值”与“价值”
在作者眼中,人在实现财富自由之前,一直是靠出售自己时间的所谓“个人商业模式”来满足生活所需的。
三种个人商业模式分别是:
1. 同一份时间出售1次。
2. 同一份时间出售很多次。
3. 购买他人的时间再卖出去。
大多数人是第一种,怎么实现优化呢?
要么想办法提高单位时间售价(高薪稳定),要么想办法提高单位时间数量(出售两次)。
所以误区就来了:有一部分“聪明人”会通过“磨洋工”和“喊高价”来变相或直接提升自己的单位时间售价。
这是能看到的,能看到的也就意味着是短视的。
事实是成交价往往是买家对时间售卖者的“估值”,而非时间出售者的真正“价值”。他们之间总会有差异,或高估,或低估。
个人的关注点如果只在这个成交价上,通常情绪被动波动,被低估的时候不开心,被高估的时候会贪心。 并且因为缺乏价值的支撑,估值必然逐步降低,更可能被过分低估。 不得不频繁地“重新挂牌”,进入恶性循环……
而如果个人关注点在“持续提升自己的价值”,短期看更不划算,付出价值被严重低估,但一旦确定自己被长期低估,就到了突破玻璃顶,自己创出一片天空了。
而这个时候,自己的能力与价值都可以支撑。
所以优化第一种个人商业模式的答案就是同时把一份时间卖出去两次,给老板打工赚取薪水,给自己打工获得自我成长与价值。
自留思考作业:
1.自己现在的“估价”是高还是底?工作能带来个人成长和价值吗?
2.每天卖给自己的时间够不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