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7-2018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舆情监测分析报告

2017-2018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舆情监测分析报告

作者: 十点汽车市场 | 来源:发表于2018-07-30 08:55 被阅读1214次

    艾媒大数据舆情监测系统显示,在过去的一年里,互联网金融行业整体上的舆情热度较高,其中网络借贷是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热点所在,其搜索热度远高于第三方支付、互联网理财等;受校园贷、套路贷等负面事件的影响,网民对网络借贷行业带有负面的标签化认知。政策监管的加强、部分处于模糊地带的互金业务、用户对互金行业的刻板印象等因素带来了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舆情困局。

    广州的互联网金融话题热度最高

    2018年上半年,互联网金融的话题热度高发于东部沿海地区;其中广东省的热度指数(23.7%)远高于北京(10.4%)、浙江(7.5%)等地。5月16日,广东互联网金融协会第二届第二次会员大会将贷财行等18家平台吸纳为新会员,引起各方关注。

    网络借贷为互联网金融行业热点

    2017年,网络借贷处于监管过渡期,行业进入洗牌整顿阶段;平台跑路、经营亏损、校园贷乱象等使得网络借贷成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热点所在,其百度指数远高于第三方支付、股权众筹等。

    网络借贷的热议话题较为负面

    网络借贷的话题高发地主要集中在广东(20.6%)、北京(11.2%)和浙江(7.3%)等地。在有关网络借贷的热议话题中,“服毒自杀”“催收”“逾期”等词汇频频出现,网络借贷平台的扩张进程常伴随着由于缺乏规范而引发的负面事件。

    网络借贷平台发展现状

    随着一系列监管政策的落地,2017年至今的网贷相比于2015和2016年有了大幅下降;在地域分布上,网贷平台多集中于广东、北京和上海发达地区,行业集中度较高。

    网络借贷平台的关注度和口碑榜

    2017年,拍拍贷是最为受关注的网贷平台之一,然而其口碑表现却相对较差,有关拍拍贷暴力催收、债务逾期等问题的投诉常见于各大社交网站。

    第三方支付平台发展现状

    2017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达5.62亿人,较2016年增长21.6%。预计2018年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增长减缓,累计用户规模有望达6.50亿人。

    2018年第一季度支付宝与财付通两大巨头占据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市场份额的90.6%,市场集中度高。

    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关注度和口碑榜

    2017年,年度账单、春节集福、入驻德国超市等事件为支付宝带来了极大的关注流量。

    在口碑方面,同为“国字号”平台,翼支付的口碑好于云闪付;两大巨头支付宝和财付通的口碑表现亦不尽如人意。

    2017-2018年互联网金融行业舆情危机

    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舆情危机多发于网络借贷行业。2016年底,借贷宝爆出“裸贷”丑闻,带着非议进入2017年的网贷行业仍时有负面消息见诸报端,非法校园贷、暴力催收、网贷陷阱等负面事件让网贷行业多次陷入舆情危机之中。

    2017-2018年互联网金融行业舆情危机:校园贷

    由于校园贷非法业务的不断曝光和发酵,校园贷业务在过去一年饱受非议,相关负面事件频频引起舆论场的巨大反弹。

    2017-2018年互联网金融行业舆情危机:校园贷

    因裸贷业务的不断曝光和舆论发酵,“裸贷”“裸条”“高利贷”等成为有关校园贷讨论中的高频词汇;而在有关裸贷的讨论中,同样充满着“渣男”“无耻”“骂人”等极具情绪性的负面表达。

    校园贷引发的一系列负面事件引来了强大力度的监管,2017年5月,银监会等三部门叫停网贷机构开展校园贷业务。不过在如此的监管高压之下,部分网贷平台仍然在进行校园贷业务。

    2017-2018年互联网金融行业舆情危机:套路贷

    套路贷现象在2017年初引起社会关注,到2018年上半年,有关套路贷的报道明显增多,且多以负面报道为主。

    2017-2018年互联网金融行业舆情危机:套路贷

    在网络讨论中,公众常将套路贷类比为“高利贷”,其“利滚利”的性质被定性为“圈套”和“骗局”,对这一欺诈行为整体上存在明显的负面情绪。媒体同样多报道有关套路贷的负面事件,负面报道占比达53.9%。

    2017-2018年互联网金融行业舆情危机:网贷催收

    2017年,多起因网贷暴力催收而引发的自杀事件引起舆论的广泛关注,平台的风控能力引发质疑;媒体以中立报道为主,要求网贷平台加强对风控能力和对借贷者的资质审查。

    各互联网金融企业舆情应对评价指数

    从各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舆情应对评价指数得分看,支付宝在舆情应对方面表现较为突出,对重大的负面舆情事件能够做出即时响应,响应态度和善后技巧方面同样较为突出,负面舆情对支付宝带来的消极影响较小。而趣店和拍拍贷在应对负面舆情方面,善后技巧有待提升,负面舆情对企业形象带来了较大的损害。

    互联网金融企业舆情困局原因分析

    社会层面:监管加强,行业进入新一轮洗牌期

    监管层在2017年继续加强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监督和管理,一系列政策的落地促使行业进入新一轮的洗牌期,期间伴随着不确定性,从而滋生谣言,发酵成负面的舆论事件。陆金所为配合最新的监管政策下架了部分涉嫌违规的产品线,“被整治”的谣言亦不胫而走,进而对公司业务乃至整个网贷行业都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

    行业层面:部分互金业务处于法律的模糊地带,容易引发违规争议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形态,其发展速度往往会先于相关政策和规范的制定,在缺乏相应的具体监管条例的情况下,部分互联网金融业务在现有的法律体系中存在着违规风险,并容易引发社会争议。携程“拿去花“可用信用卡还贷的方式之所以引起争议,很大程度上在于业内对该服务的界定不同,在缺乏相关的监管细则的情况下,该类互联网金融服务存在违规风险。

    用户层面:大众对互金行业存在刻板印象

    网络借贷在急速扩张的初创阶段,常伴随着校园贷、暴力催收、平台跑路等多项负面事件,即便在监管力量的介入下,行业整体上的发展步入正轨,也一时较难改变公众对网贷行业负面的标签化认知,公众情绪亦有可能在某个事件的作用下产生巨大的反弹。

    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舆情应对建议

    及时回应争议,促成问题的解决

    在应对敏感议题、谣言等舆情危机时,由于其病毒式的传播特性,企业应进行及时的舆情响应,在舆情危机扩大化之前将其扼杀。在响应方面,企业首先需采取良好的沟通态度,安抚公众情绪;其次需要主动与相关部门协商,促成问题的解决。这不仅表明了企业真正解决问题的诚意,亦能够使企业在未来避免同类问题的争议。

    提高信息透明度,以事实回应谣言

    应对谣言时,企业除了需要做到及时应对之外,也需要采用“否认+反击”的应对策略,面对负面谣言,简单的否认策略难以谣言对人们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企业在否认谣言真实性的同时,也需要提供更多的相关信息予以反击,谣言在信息透明面前不攻自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7-2018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舆情监测分析报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vsx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