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互联网兴起以来,各行各业都遭受了巨大的冲击,岗位减少,薪资降低,唯独互联网一枝独秀,羡煞旁人。
在这其中,纸质传播媒介受到的冲击相当巨大,这些年来,身边倒闭的书店不计其数,看书看报的人越来越少,就连写信写明信片也都变得相当奢侈,因此,很多人觉得,纸媒已经走上了穷途末路了。
一
我曾经相当赞同这一观点,毕竟电视机里已经很少看到读报纸的中年和老年男女,书籍杂志越来越便宜,恍惚之中,觉得知识似乎都廉价了起来。
打开手机电脑,搜索自己想要看的书籍和资料,应有尽有,不费吹灰之力,所有的一切唾手可得,因此,有人会想,这么方便,傻子才会去买纸质书呢,又占地方又费钱。
当然,手机电脑用多了,眼睛就受不了了。这个时候,似乎纸质书就又可以占据一席之地。然而好景不长,很快市场上就出现了非常仿真的电子书,轻巧容量大,还不伤眼,生生地断了纸质书的后路。
那么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既然如此,为什么仍旧有书店和出版社报社茁壮成长,市场上畅销书籍也依然层出不穷,你去图书馆也照旧占不到位子呢?
二
第一个原因是,有很多书籍真的很值得珍藏和精读,它们值得被妥善安置在你的书桌和书架上。
在书籍的海洋中,有一种叫做名著的。
所谓名著,写作时作者不一定是名人,但是完成之后,书籍和作者就一起出名了。
名著是经典的,有着很大的知识密度,和宽广的适用领域。
比如说,哪怕你对儒家和孔子不屑一顾,你也不得不承认,《论语》中的很多说法很有道理,对于人生道路而言,这本书能给你提供很多有建设性的指导意见。
名著始终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且常看常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哪怕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看法也不尽相同。你带着问题去看书,不论何时,它总能给出圆满的答案。
科技发展便捷的是获取书籍资料的方式,却不曾真正改变理解应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速度。纸上得来尚且会有终觉浅的感叹,更何况是手机和电脑上的匆匆一瞥呢?
如果作者曾经在一本书上倾注了无尽的心血,而这本书又恰巧在历史和社会的考验中脱颖而出,那么,它就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和应有的价值。它的地位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一个读者,也很难做到通过短时间的阅读达到对它的全面了解。
如果你在一本名著上花了一些时间和心思,你就会发现它十分的迷人,你就会愿意购来它的纸质版,时时相对,常常品读了。
三
有时候,你会在饭局上听到别人说,“我们吃的不是饭,是一种心情。”从某种意义上说,端端正正地坐着读一本纸质书,也是一种心情。
人都有七情六欲,如果你向别人倾诉你无法排解的烦恼,对方建议你去旅行,或者是去读书的概率相当大。毕竟身体和灵魂,至少有一个得在路上。
读书的心情,很难去形容,平静满足知足,我脑海里大概能想到这几个词。
不论有多大的烦恼,手头有本书去吸引你认真读的话,心情就会好很多。如果能够做到认真读书的话,多半已经静下心来了。
书籍会给你打开一个新的大门,你会认识不同的世界和人们,虽然可能虚幻的成分也挺大,但还是得有实际的生活去做基础,因而,书中世界虽然并不是真实的世界,但确确实实是真实世界的写照。
书籍还会让你觉得心灵得到净化,也许某个瞬间,你会突然觉得自己仿佛变成了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如果此时此刻的你一定要追问我,读书到底是什么样的心情,其实我也很难去回答,我只能很笼统的说,是一种相当美妙的心情,会让你觉得快乐。
四
其实,纸媒的衰落虽然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纸媒行业自身并没有真的坐以待毙,它也在悄悄的改变自我。
去街上溜达一下,或者是去网上搜索一番,你就会发现,现在有许多别具一格,很有特色和氛围的书店和图书馆。
它们的装修和风格都很独具一格,文艺中又有各自不同的风情,有摩登现代,也有古色古香,总之各有千秋,令人流连忘返,甚至想要扑进去大量购买书籍。
其实除了纸媒行业自身的转变之外,读者也在悄悄的发生改变。多读书,读好书,已经成为相当一部分人的自觉行动。
通过读书的方式学习充电已经渐渐开始流行,人们也越来越珍视每一本书籍。电子阅读好比快餐,味美且时尚,但容易让人虚胖。你以为自己学习了大量的知识,可实际应用的时侯,还是会觉得大脑空空。
纸质媒体的未来,虽然不太可能会回到从前的繁荣,但是,我们还是有理由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回到书桌上捧起一本书仔细阅读。纸质媒体的前行之路仍旧艰难,但是未来可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