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参与·磨砺·成长

参与·磨砺·成长

作者: 华琴_5c0e | 来源:发表于2022-11-12 09:26 被阅读0次

—参加贲友林名师工作室与仲广群名师工作室联合教研活动之后

2022年11月11日,贲友林市级名师工作室与仲广群市级名师工作室在南京市瑞金北村小学举行联合教研。有幸作为贲友林市级名师工作室成员在活动中执教公开课,与仲广群市级名师工作室成员同课异构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活动结束,回眸历程,感触颇多,收获颇丰。以下以时间为序,分两个阶段交流与分享。

一、第一阶段:活动之前

从接到通知,到正式活动,一直在备课、上课、改课。无论外在,还是内在,都有变化发生。

(一)外在:从厚到薄,从多到少。

刚看到课题,第一反应是要把课的框架先搭起来,怎么搭呢?在阅读教材教参的前提下,学习了多个版本的教学设计以及不同老师执教的课堂实录。为取得比较丰满的课堂效果,试图在用竖式计算这一基本知识之外,再增加不同算法之间联系的沟通,比如横式与竖式,比如数式与图形,并通过比较帮助学生体会到两位数乘两位数由已经学过的两位数乘一位数而来,感受转化思想在学习中的应用。最后,在练习环节,也力图能够设计出整合性强,能实现以一胜多目标的题目。

教学设计的意义和目的是为有效帮助和引领学生的学,那么,上述设计能否契合目前还在三年级上册学习阶段学生的学情呢?经过试上,根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及时修改,教学环节从多到少,辅助课件由厚到薄,教学目标愈加聚焦。最终,就锁定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的算理掌握和算法理解设计教学过程。

(二)内在:从混沌到清晰,从现象到本质。

从外在看,教学设计以及演示课件,一稿更比一稿简单,但是内在的变化,恰恰相反。

比如,安排不安排复习环节?因为学生尚在三年级上册,刚刚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也还没有学习,所以为保证学生跳一跳能够得着,需安排复习。要不要的问题解决了,下一个问题又来了,复习什么内容呢?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还是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需要推敲,再做选择。

再比如,借助点子图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试上的时候,不同班级学生普遍表现出理解有困难。尽管此环节设计意图很好,但是还要不要保留这个环节呢?其间,有指向学习的平衡。

还比如,从乘数每个数位上的数字都明确,到各个数位的数字不完全明确,最后再到所有数位上的数字都不明确,依次都用竖式计算,来帮助学生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体会与应用算法。从设计上来看,也很有意思,但是,试上发现,学生迁移起来有困难,概括起来不流畅,这样的练习还要不要在课堂上呈现呢?也是对教学本义的追问与厘清。

诸如这样的细节还有。每删减一张ppt,都是一次对教学需在学科与学生之间找到平衡的认知的深入与行动的践行—帮助自己从混沌走向清晰,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对每个教学环节都不仅知其然还更知其所以然。

二、第二阶段:活动之后

就在这样的修改伴随焦虑当中,活动正式开始。与瑞金北村小学三年级9班孩子共同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现场情况怎么样?从中又得到什么启发?这些都与活动本身一样有价值。

(一)遇到意外

课堂是预设与生成的组合,当预设大于生成,教师比较轻松;当生成多于预设,且超出预设之外,则是对教师的考验。

活动当天的课堂现场,我就遇到了一个意外。在交流24×12竖式计算的方法时,学生出现了从上往下计算的情况,习惯上,我们都是从下往上算。

什么是从下往上算?用竖式计算24×12,一般先算24×2,再算24×10,最后把两次算到的数相加,这样的计算,用情境图解释比较方便,且能直观圈画。这种方法就是从下往上算。

什么又是从上往下算呢?即方向反过来,先算12×4,再算12×20,最后把两次算到的得数相加。这种算法,在我预设之外,且此前试上,从未有学生提过。但是,这节课上,板演竖式计算的学生在交流算法时,就是这样说的。

我知道这种算法也是可以的,但是,如何引导,并不在预设之内。

于是,就出现了生成超出预设的情况。对我的考验,就这样不期而至……

(二)看到不足

我是怎么做的呢?

引导学生在竖式旁边用算式写出计算的方法,再回到情境图中去解释,学生发现,从上往下算,结合题目理解算出的是什么,比较麻烦,但是从下往上算,结合题目,理解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就比较直观。

尽管,最终目的达成,但是所用时间大大超出计划,因此挤占了本该属于其他环节的时间,导致后续的先计算再校对后纠错学会验算的整合性练习设计没能呈现,影响到课堂学习的完整性,降低了课堂学习的节奏感,整体效果受损。

为什么未能预设到此种算法?为什么不能在比较短时间内予以学生正确和果断的引导,让课堂学习再回到预设?现实与预想的差距,正是个人方法积累以及教学智慧不足的体现。需以此提醒,甚至是告诫自己,道阻且长,还需更加努力,持续努力,才能以师之身份给生之能兼顾时间成本与实际获得之间均衡的组织、指导与合作。

(三)珍惜不易

从外在的由厚到薄、从多到少,再到内在的由混沌到清晰、从现象到本质,正是一个对学科、对学生认识不断提升的过程,包括最后在活动当中与生共学时候意外的遇见,于己而言,都是收获。有此一次经历,带来各种可能,因此,正是成长的宝贵财富。能获此机会,需要感谢贲友林老师的推荐与指导!感谢贲友林市级名师工作室各位伙伴的支持与帮助!参与中磨砺,更知不易;磨砺中成长,便知珍惜。

相关文章

  • 参与·磨砺·成长

    —参加贲友林名师工作室与仲广群名师工作室联合教研活动之后 2022年11月11日,贲友林市级名师工作室与仲广群市级...

  • 成长源自磨砺

    细雨飘飞,黄叶落地,凉气阵阵,秋意渐浓!不知不觉,开学已是一月有余,长假后的阶段检测,结果自是惨不忍睹。虽早已料到...

  • 磨砺与成长

    紧张的十二月刚刚过去一周,也结束了2017年正式进入2018年,说实话18年的工作如何开展还很迷茫!! 过...

  • 成长的磨砺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纵观古今,能够成就大事业的人,没有一个不具备坚忍不拔的意志,没有一个不是从艰难...

  • 磨砺助我成长

    最近两天的心思比较堵的慌。自我抚慰了好几次,虽然美美的睡了一觉醒来,稍微平缓了一些,但是又有新的事情堵心。 1.最...

  • 成长、努力、磨砺

    要努力戒掉一切不必要的依赖和玻璃心。 没有一朵花,一开始就是一朵花。 每一朵花的绽放必然要从种子开始,种植,发芽,...

  • 穿越黑暗,走向成长和蜕变

    在磨砺中成长,在成长中磨砺,成长的阵痛使我们成熟,使我们坚强。毕竟抬头仰望天空才能飞得更远。 觉得自己正走在一条漆...

  • 是终点,亦是起点

    付出甘之如饴,所得归于欢喜。申请加入工作室,参与工作室的前期筹建,并跟着李老师学习的这一年,是不断磨砺、不断成长的...

  • 一往无前

    在磨砺中成长,在发展中进步。

  • 成长路上需要磨砺

    2019年8月8日 星期四 立秋 长大的过程,就是破碎与重组的过程,一次次打破规则,又一点点弥补缺憾。 慢慢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参与·磨砺·成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vwxx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