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从哪里来?
这是我翻阅《这里是中国》看到的第一句话,也是第一个问句。
作为一个文科生,我首先想到的是“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是在漫长的历史中一步一步地演化而来的;其次想到的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是在共产党砥砺前行中一点一点地累积起来的。
在阅读过程中,我对中国的由来有了新的理解。
书中是这样说的:中国从哪里来?将往何处去?解答这个问题的角度多种多样,而地质学家的视角更为独特。类似于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现今中国的地理格局则与一次大碰撞息息相关。
这就是说,从地理格局来看,约6500万年前,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诞生了西高东低,三级阶梯的中国。
快读完时,我又看到了新的解读:世界上本没有中国,是中国人,造就了中国。
这和我的想法有一些类似之处,但这短短的一句话,似乎是一个高度概括性的答案,却又好像达到了精确的程度,我只有默默赞叹作者的智慧。
这是一本地理科普文,平实易懂的语言里暗藏了很多不失偏颇的专业名词,看起来毫不费力,同时也能学到很多知识,而独特的视角也正是它引人入胜的地方。
作者团队里的一位中科院院士说:从地理的视角探索中国,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中国地域广大,景观丰富,拥有冰川、湖泊、河流、海洋、黄土、岩溶等多种地貌类型。同时,中国大地上的人类活动也是广泛的,不同时期的不同人群都在这片土地上繁衍,并创造出中华文明。所有这些都是今天中国的组成部分。通过好的地理科普作品,激起大众对中国大好山河的热爱,激发大众的自豪感,同时也让更多的人理解环境与人类的相互作用,为当下和未来负责,是一件非常有意义且难得的事。
真诚地推荐一本书,除了这本书本身的优秀,还有一些主观原因。
我极力想把这本书推荐给大家,尤其是文科生,又尤其是快要参加高考的文科生,因为书里的很多地方都涉及到高考考点,有很多都是我在高中三年的大考小考中遇到过的,大家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寻找答案哟。
下面,我仅举一些例子。
你知道青藏高原是怎么形成的吗?
你知道青藏高原对亚洲季风的影响吗?
你知道青藏高原有哪些极具特色的别称吗?
你知道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多雨的原因吗?
你知道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怎么形成的吗?
你知道西北内陆干旱的原因吗?
你知道西北内陆干旱的原因吗?
你知道中国冬春季节沙尘暴的成因吗?
你知道青藏高原(中国的阶梯地形)对水系有什么影响吗?
你知道湖泊沼泽的形成原因吗?
你知道外力,内力及其它们分别对地表形态的塑造是怎样进行的吗?
这些只是能出成解答题的一部分,还有一些比较零散的小知识点
比如
花岗岩的成因,向斜背斜构造形态,湖泊分类,跨国界河流,地震带,高原植物生长周期短,植被对(高原)土壤的影响,雨影区等等。
于我来说,评价一本书的好与坏,一是看这本书传递的价值观符不符合现行社会的发展,二是看读者能否从书中汲取知识,三是看此书能不能吸引到读者。
《这里是中国》这本书,用地理角度阐述了中国的由来,同时也融汇了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作为地理科普文章,它包含了许多专业的地理知识;在做到前两点的基础上,它还挑选了精美绝伦的摄影作品作为插图,更是用精准的示意图让知识一目了然。它是一本能让读者在畅游知识海洋的同时,能慢下来欣赏这片“海洋”的书。
这里是中国,板块运动塑造了她形态各异的格局,人类活动造就了她古老浪漫的文明。
这就是中国,唤醒了沉睡的高山,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到处都有青春的力量。
最后,我以星球研究所所长作的序言中的开头,作为这篇推文的结尾。
我有一个梦想,我希望:
有一天,要将中国的雪山看遍。
有一天,要将中国的江河看遍。
有一天,要将中国的城市看遍。
……
注:斜体字部分均为书中原文。
(转自微信公众号 风月荷 因为图片信息复制不下来 改了很多 如果想看完整版 去微信康康呀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