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橙花赖 | 来源:发表于2017-03-05 22:29 被阅读0次

    斯图尔特的小说《爱情》与莫泊桑的同名小说《爱情:某猎人笔记上的三页》有着相似的故事情节,都讲述了动物在配偶被打死后,为守候对方宁愿舍弃自己生命的故事,但是两篇小说所表现的主体却迥异。莫泊桑笔下的情节是人利用动物对配偶的不舍而将其杀死,让我们看到人类的残忍和无情,特别是小说第一段,以一位深爱女朋友的男性将女友杀死之后自杀为引子,引出对多年前狩猎的回忆,强烈地讽刺了人类自以为是的爱情是那么的卑微、极端和自私。而斯图尔特笔下的《爱情》则与之相反,通过讨厌蛇的父亲对两条蛇前后不同的态度,让我们看到了人温情柔软而充满爱的内心,看到了人愿意被动物可歌可泣的爱情感 动,整篇小说和莫泊桑的小说《爱情》比较起来,感情色彩简单,冲突小,父亲态度的转变也较快。故事情节比莫泊桑的小说《爱情》简单许多,也没有其小说的讽刺味道,整体基调都是细水长流般在展现主题。

    作为叙述者的“我”和故事中的另一个人物“父亲”,并没有明显的人性善恶之分,这篇小说中的人性之善是通过同样的善来衬托显现的。

    叙事者因为是个孩子,还没有经过严酷生活的磨砺,还没有充分体会到成人世界的种种人性丑恶,所以身上人性善良的一面表现得非常充分。因此在父亲命令狗去咬雌黑蛇的时候,“我”出言劝阻:“黑蛇是无害的,它捕杀毒蛇,捕杀铜头蛇。它在田里捉的老鼠比猫捉的还要多。”在雌黑蛇痛苦挣扎时,“我”联想到了怀孕的妇女。看到蛇蛋,“我”想到了“仅仅分把钟前这蛋里还有着生命。这是一粒来不及成熟的种子。它再也孵不出生命来了。太阳妈妈再也无法使它在温暖的泥土里孵化了。”儿童的心理,是多么感性和柔软。

       而父亲作为一个成年人,更具理性,他痛恨“蛇”,因为“蛇总是我们的敌人”,但在目睹雄黑蛇的举动后,父亲终于被感动了,他的态度转化了,他主动要求“我”:“把他扔到山那边去,这样鲍伯就不会找到他了。”在父亲身上也被唤起了人性之善——这种对动物的同情、怜悯、保护,替代了原先的冷漠,进一步地突显和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vze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