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违的阳光铺在路两边的树木上,或许行驶中的公交车上也有,但是伸长脑袋看着外面的我却无暇顾及:居然改成了什么养生堂?回想着曾经挂在门口的“qing school”,内心有点沮丧。是呀,曾经和孩子们在HW一起的回忆仿佛还在,却是物非人非了……

当然,并非专程跑回来看原来的工作单位,而是在准备去四川博物院之前,随手搜了一下地图,才发现原来两者挨得那么近。曾经的HW、杜甫草堂、浣花溪公园、四川博物院,就那么挨着坐落在一起,而在离开HW近一年后我才发现。那些带着孩子们穿过浣花溪回学校、坐在杜甫草堂门口等车、和小熊沿着青华路溜达的时光,忽然间很近,却又在我寻不到曾经买过杂志的那家报刊亭后变得模糊。

阴差阳错,居然赶上“江口沉银”展览的开幕式,看着排队的人群,我哀叹一声,只好去了三楼。第一次来四川博物院,那就接着去高原的“尾巴”,去藏传佛教馆看看吧。

接近五点,发现自己饿了。三楼的展馆基本都看完了,再看“江口沉银”那边,虽然没有排队了,但依然是观者济济。罢了,还是下周再来吧!
出了博物院,没有乘车,而是步行了约半小时,去曾经常去的那家米线店。沿途再看,消失的不仅有报刊亭,还有许多小吃店,比如那家“厕所串串”,还有那家哒哒面,人民公社食堂还在,不远处新开了一家小郡肝。幸好,我去的那家米线店还在,照旧点了最常吃的番茄酥肉米线。

一大碗米线吃了一头汗,去年冬天和小熊、小颖总来这里,也是因为一碗吃下去,浑身都是暖的。也不晓得她俩是否还回来过?
从米线店出发的时候,天色已经暗下来了,想着在天黑前回到住处大概不太可能了,因为还要去买“红豆腐”。只可惜,去了以后老板娘说冬天才会做,于是就着“红豆腐”吃面包片、吃饼、吃面、吃馒头的美梦化作泡影,谁知道冬天我还会不会再来?
拐过街角,那家卖小点心的铺子也没了,本想着买一些曾经爱吃的带给办公室那帮吃货,看来她们是没口福了。

公交依然像曾经一样不太好等,但终归是来了。驶离那片曾经无比熟悉的旧地,心里忽然静下来。或许,这就是人生,再也回不去,再回去一切都不再是原来的模样。
但是,也挺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