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作为普通人对他的了解也许只限于影视作品中,开设武术学习班的很少。这本《国术》可能就是要唤醒人们对中国武术的热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吧。中国武术战时可防身杀敌,和平时期可修身养性。中国武术不是独立的存在,它以书法、音乐相通、以人的品性相连。
![](https://img.haomeiwen.com/i17786055/e86aa3d436d3ca2b.jpg)
《国术》中的他,8岁不能走路,被算命先生说成活过10岁的病人。他有幸接触到武术,便开启了他“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成长之路。他活过了10岁,学习了文化,十二岁离家到省城学习,十七八岁成为武术教练……他得过省冠军、全国冠军。抗战时期,他成为武教官,让更多的人能自保能杀敌,解放后,无论是拉板车,还是在体委医务室、在劳动改造时,都没有放下武术。
《国术》中的他情路坎坷。有三位妻子,一位死于战乱,一位死于饥荒,一位历经分离再次相逢,相守余生。
《国术》中的他有一位相爱相杀的表弟。他年幼多病时,表弟爱他护他支持他。他青壮年时光芒万丈,表弟嫉他妒他陷害他,他都以礼相待或远离不于争辨,当表弟年老摔伤时,他虽有怨恨还是施于援手救表弟性命。
![](https://img.haomeiwen.com/i17786055/482afa25f25b238e.jpg)
《国术》中讲述平常事,没有跌宕起伏的悬疑,没有宏大的打斗场面,只是讲述用插述手法,把故事变得有层次,如小溪流水缓而弯折,让故事层次有序,每章的标题,有的只是文章开头的几个字或一个日期。
《国术》不只是小说,更是一个时期、一个社会面貌的展现。让我们了解那个时期的真实面貌,书中的人物都不是虚构的,他们都是真实存在过的。
刘杞荣(1912—2005),中国当代武术名家。湖南沅江人,自幼习武。1933年获湖南省散打冠军,1934年获第四路军技术教官劈刺比赛全军冠军,1936年获华中地区拳击、摔跤两项冠军,并任湖南省国术馆教官。新中国成立后,担任湖南省体委第一任武术总教练多年。晚年创立太空门武术流派,出版武术专著多部。
![](https://img.haomeiwen.com/i17786055/f3194eca7e6914e9.jpg)
郑觐文幼年爱好音乐,擅长江南丝竹,后从师学习琵琶、古琴,技艺大有进步,以古琴为最精。在古琴名家唐敬洵先生的精心培育下,琴艺高超,讲究韵味。他弹奏的《秋鸿》《平沙落雁》《水仙操》《胡笳十八拍》《梅花三弄》等名曲,古朴典雅,苍劲有力,技艺精湛,别有韵味,感人至深。
![](https://img.haomeiwen.com/i17786055/20321dc9a38ca2dc.png)
朱国福,字炳公。1891年1月5日出生于河北省定兴县大朱庄。1904年拜清末小八侠之一的形意名家马玉堂为师,为形意拳第八代传人。1924年,朱国福来到上海,创立武学会,以技击能力高超、多次与中外武林高手交流取胜而闻名,朱国福兄弟四人皆为当时武林一流技击高手,实战名家,被武林人士并称为"朱氏四杰"。1928年,朱国福先生参加第一届武术国考,获最优等榜首。1929年进入南京中央国术馆任职并担任教务处长,教授形意拳,开设拳击课,为国家大力培养武术人才。朱国福先生一生为民族的兴衰和武术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1968年,朱国福在重庆辞世,享年77岁。 这夜颈乐几位被时人称作"中国拳击之父","中国搏击之父"的一代武术大师的名字也许因为岁月的流逝,已经不是那么鲜活,然而他传奇的一生却未因岁月的流逝而失去光芒。朱国福先生是第一个有正规报纸报道,打败公开设坛的外国武人的中国武术家;第一个在世界上成立女子拳击队,第一个在中国引进和发展拳击运动,并身体力行;第一个用现代观念开展搏击察芝催训练教学。
![](https://img.haomeiwen.com/i17786055/9b22358945caa1f9.jpg)
《国术》中的观点也很正,武术不是什么人都能学,什么人都能学好。
刘杞荣对何部长说:“古人云:‘丧礼者,不可教之武。’我师傅曾说三种人不可教,缺德的人不收,失礼的人不授,懒惰的人不可教。”
![](https://img.haomeiwen.com/i17786055/627457d9c487fcfc.jpg)
网友评论